时间:2021-10-1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近日,绿茶餐厅更新招股书,又一次叩响了上市的大门。据绿茶餐厅最新招股书显示,2021年前5个月,净利润为4833.6万元,扭转之前的亏损状况,但日均接待人数、翻台率等数据与疫情前相比仍未恢复。 若绿茶餐厅上市成功,它将成为继海底捞、九毛九等之后,又一家走向资本市场的餐饮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绿茶餐厅在谋求上市的同时,其自身问题不容忽视。除了不断陷入食安风波之外,其单一的盈利模式一直被行业所诟病。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表示,“绿茶餐厅在净利亏损后属于带病上市。想要通过上市来扩张,来突破瓶颈并不现实”。绿茶餐厅会在质疑声中实现上市目标,还是只是虚晃一枪呢? 01 IPO下的企业现状 据了解,绿茶餐厅于今年3月29日便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一般来说,在企业递交IPO资料超过6个月后,如果没有通过审讯或是被驳回,该资料将会显示为失效。由此,业内不少声音猜测,绿茶餐厅或将暂停IPO。 不过,资料实效不能等同于上市失败,它可以通过更新资料来激活上市程序。此次更新招股书,或是绿茶餐厅整顿后的再次冲击。 首先来看,绿茶餐厅在经历了2020年的亏损后,在2021年前5个月实现盈利。招股书数据显示,绿茶餐厅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13.11亿元、17.36亿元、15.69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4440万、1.06亿元、-5526万元;其次,从翻台率来看,2018年-2020年,绿茶餐厅翻台率分别为3.48、3.34、2.62,2021年前5个月翻台率为3.32,较去年逐步回升。 关于绿茶餐厅长达六个月的沉寂,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场认为绿茶餐厅可能会暂停IPO的原因还是受业绩影响,此前登陆港股的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餐饮企业在今年都遭遇了股价腰斩,这对品牌力相对较弱的绿茶餐厅来讲,压力更加明显。”这或许是绿茶餐厅放慢上市步伐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遭遇瓶颈? 诚然,企业业绩的浮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经营相关。 最初招股书曾披露,绿茶集团的筹资额预计将用于偿还短期银行贷款,建设中央食品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等,此外就是用于扩展公司的餐厅网络——计划2021年开设60间新餐厅,2022年、2023年每年开设80至100间新餐厅。 从招股书中不难看出绿茶餐厅加速扩招的需求。但需求背后,亦透漏出中式餐饮赛道角逐的火热。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门店数量为1597家,呷哺呷哺门店数量亦达到1077间。与之相比,截至2021年前5个月,绿茶餐厅门店总数仅为184间。有业内人士分析道,绿茶餐厅在门店扩张的同时,难免会出现翻台率被稀释的风险。 有消息称,位于北京通州爱琴海的绿茶餐厅仅开业3个月有余便贴出了“暂停营业”的通知。据负责人透露,该店正在设备检修状态,开业时间待定,究其真正原因尚未可知。 另外,与海底捞、呷哺呷哺、九毛九等品牌相比,绿茶餐厅的品牌显得“单薄”许多。 据统计,九毛九在主品牌之下发展了太二酸菜鱼、怂重庆火锅厂、那未大叔是大厨等品牌热度,其热度甚至超过了主品牌九毛九西北菜;呷哺呷哺集团形成了呷哺呷哺与湊湊“平价+高端”的组合,海底捞更是“副业”不断,不仅开起了面馆,还涉足自热餐。 这些在绿茶餐厅的招股书中已有体现。绿茶餐厅方面表示,近年来,新式餐饮品牌崛起,火锅、酸菜鱼等品类对绿茶餐厅的固有“网红”地位造成影响。 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前五大休闲中式餐厅运营商仅占休闲中式餐饮市场总收入的3.8%,分别是西贝、小菜园餐厅、太二酸菜鱼、绿茶餐厅,以及外婆家,其中绿茶餐厅以0.5%的占比位列第四。 在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的前提下,绿茶餐厅的市场份额表现亦并不理想。 除此之外,中食财经还发现,绿茶餐厅的原料供应方面对供应商仍有不小的依赖性。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及2021年前5个月,绿茶餐厅对一名独立第三方供货商的采购额分别为人民币1.65亿元、人民币2.99亿元、人民币1.17亿元及人民币4170万元,分别占总采购额的31.9%、45.8%、18.0%及10.8%。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品牌拓展与门店扩张在成本方面难免会形成不小的阻力。 如此,内忧外患的绿茶餐厅能够如愿上市吗?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竹叶青茶——生活中的清新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