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为什么高山出好茶? 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树的生长因海拔不同会产生较大的生态差异,空气质量、降雨、温度、湿度、土壤、光照、地形地貌等方面都深刻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 高山云雾之所以出好茶,是生长在这些环境中的茶树,受高山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独特内含物质,使得茶叶鲜叶品质优良,最终使得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优异。 (1)云雾弥漫,蓝紫光较多 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茶树,会使得茶树形成不同的内含物质。高海拔山区云雾弥漫,茶树接受日光辐射和光线的质量与平地不同。红光利于茶多酚形成,而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在一定海拔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反射,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这也是高山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涩味主要原因。 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梢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海拔高,昼夜温差大 海拔越高,昼夜温差越大。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茶树氮磷物质的代谢,加快茶树自身营养物的体内循环,促进茶树生长。高山地区白天气温高,日照充足,茶树的光合能力强,合成物质多;夜晚气温较低,茶叶背面呼吸气孔关闭,茶树的呼吸作用随之放缓。由于呼吸消耗减少,茶树的营养物质得以更多的积累和贮存,而使得高山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 (3)腐质砂石土壤,有机物丰富,酸度适宜 高山地区多以腐质砂石土壤为主,土层深厚,酸度适宜。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和矿物质丰富,茶树在这种生态环境下,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物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香气高扬,滋味鲜爽。 以云南易武茶区为例,该地区的土壤,在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成土条件下,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壤。各地土质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4.5-6.5之间,符合茶树喜酸的特性。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土壤有机质含量4.5%以上,土层深厚,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 (4)高山独特气温变化 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高山茶园温度低,导致茶树生长缓慢,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茶叶中纤维素不易形成,茶叶鲜叶原料在长时间内保持鲜嫩而不易老化,这有利于维持新梢组织中高浓度的可溶性含氮化合物,适合氨基酸和香气物质的形成。 同时,高山茶园的地温低于平地茶园,且变化幅度较小,降低了土壤的蒸发量,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茶树的呼吸消耗,有利于物质的积累。 (5)生态平衡,污染少 高山茶园由于保持了较好的生态平衡,茶树凭借自身的抵御能力,少有病虫害的干扰,很多茶园从不喷施农药,茶叶中农药残留量极低;山区茶园肥源丰富,很少施用化肥,保持了茶园土壤良好的理化性状和优良的茶叶品质人迹罕至,空气质量良好,几乎没有污染。 综上所述,高山茶香高、味浓品质的形成,是茶树物质代谢与高山茶园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们常以“雾淡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来形象说明高山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
上一篇:江西靖安:白云深处茶飘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