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片茶,搭起文化、科技与产业之梯 大理良好的气候环境和适宜的自然条件,不仅让乳业不断壮大,也让茶业的发展占据了先天优势。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大理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苍山、无量山、哀牢山等地就有大理茶叶的种植园。到了汉代,大理有“叶榆焙茗”之说(注:“叶榆”是汉代在洱海地区设置的县名)。宋代大理寺庙的周围广植茶桑,形成了“深山藏古寺,古寺出名茶”的局面,“感通茶”最早就产于感通寺,而到了明清时期,大理一跃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销售集散地。 沱茶是大理茶品代表之一,据明代《滇略》卷三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1902年,大理喜洲白族商帮永昌祥在下关开设第一家茶叶精制加工厂,改制团茶为碗臼型沱茶,标志着沱茶工艺的诞生。因此,下关沱茶,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也因始创于茶马古道中心的下关而得名。 大理下关地处苍山和哀牢山之间,常年清风吹拂,素有“风城”之称。沱茶在加工后会含有一定水分,在没有干燥设备的年代,风吹四时的下关风对茶叶干燥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沱茶加工工艺中需要用水潮发茶胚,用蒸汽蒸软茶叶,因此水质十分重要。而大理的苍山雪水消融成溪经年流淌,甘冽的泉水为茶叶加工提供了优质的水源。 120多年来,下关沱茶一步步发展成为闻名于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大理一张底蕴丰厚的文化名片。大理也成为“世界沱茶原产地”“中国沱茶之乡”。 下关沱茶集团公司所用的毛茶主要来自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三个茶区。本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迪娜尔 摄 2021年,投资3亿多元,占地30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米的下关沱茶新厂区在大理市银桥镇建设完成。 下关沱茶集团公司总经理褚九云把2021年称作是“百年沱茶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表示,新厂区集全国最大的普洱茶高原仓、云南最大的绿色食品茶叶加工基地、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下关沱茶馆等多位一体,初步实现了“清洁化、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现代产业加工体系。 科研课题项目任务书。 例如,科研人员所研发出的自动化普洱茶潮水设备解决了茶叶潮水不均、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光电色选机等智能化拣剔设备的应用,建立了各类半制品拣剔加工技术参数,茶叶拣剔半制品合格率大幅提升,达到99%以上,降低了运营成本。 科技创新正在为这个传统的产业插上翅膀,让制茶变得更加精准科学,也让茶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褚九云向澎湃新闻介绍,中国(下关)沱茶研究院目前有5个研究室,9个功能实验室,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 尽管机器代替了下关沱茶的部分人工操作,但传统手工技艺在关键步骤中仍有保留。在下关沱茶新厂区非遗研究室里,游客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拼配茶叶,并通过现场学习制茶技艺,获得独一无二的专属茶饼。 褚九云说道,“为弘扬下关沱茶文化,我们把新厂区打造成集“工厂+博物馆+茶馆”为一体的模式。来访的人在这里可以了解沱茶的历史文化,并体验制茶、品茶和学茶的全流程。”2022年11月,下关沱茶工业旅游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系云南全省唯一。 如今,坐落在大理市银桥镇的下关沱茶厂,拥有全国最大的普洱茶高原仓以及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茶叶加工基地。“我们采购的原料来自全省43个县,每年可以带动50万名茶农。”褚九云表示,在过去,下关沱茶通过“茶马古道”仅输送至滇西北、西藏和四川等地,现在已出口至18个国家和地区。 从“茶叶”到“茶业”仅有一字之别,背后却是大理茶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探索和创新之路。一盒盒沱茶正从大理市出发走向世界,一幅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
上一篇:安吉递铺赢香茶场启用中文域名:两山苕溪.商城探索白茶发展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