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5-0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咬定青山,蹚出田野里的新希望 想法丰满,现实骨感。真干起来,困难重重。 ——动员村民改变观念、积极参与,这是个先决条件。槐树生长周期长、见效慢,而且祖祖辈辈没有以此为产业的先例,立竿见影、眼见为实的村民,多数没有发展眼光。王双亮一家一户的发动,一笔一笔算账,总算说动了一部分人。 怎样让小小槐米变成致富大产业?王双亮反复考察,最终锁定了双季槐。这不仅解决了树冠大、早产、多产的问题,让村民看到新希望,而且其一氧化碳的吞吐量和氧气的排放量也是普通槐树的3.4倍,让绿色发展有了新气象。 ——启动植树工程,经费必不可少。王双亮采取众筹办法,32户自愿报名的村民,各尽所能筹集了一部分,不足部分,王双亮拼尽所有积蓄,而且,强令自己事业有成的四个子女:“把买房子买车的时间一律推迟,给我凑100万植树!” ——大规模植树,道路必须畅通。因地下煤炭开采而导致土地大范围沉陷,坍塌处高崖断面悬立,暗洞比比皆是;早已荒废的山地,根本无路可走。从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王双亮把子女们支持的100万资金用来修路整地。整整一年里,他亲自驾车挥镐,始终奋战在工地上,每天只吃一顿饭,天天馒头蘸辣椒。夏天蚊子叮的满身都是包,冬天和衣而卧。有一次整地时,他连人带车翻进暗洞,造成腿骨粉碎性骨折。出院后,他直接奔赴工地,加入修路队伍。 ——团结村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效益是硬道理,感情是润滑剂。2015年,双季槐首次产生收益,村民们分到了红利,笑逐颜开。但突然,很多树莫名的死了!部分村民动摇了,开始毁约砍树发牢骚。子女心疼父亲,不想让他再遭这份罪,强行把他架上车,让他撤离。可最后,他还是固执地留下了。 为了拉近和乡亲的距离,不管谁家有红白事,王双亮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谁家有人生病他总会上门探望;谁家有困难他总是能帮就帮……王双亮的以身垂范,终于稳定了队伍,坚定了大家信心。 经过8年苦战,两道沟七道梁的荒山上,16500亩双季槐郁郁葱葱地生长起来了,槐米年产值达到了1600万元。 |
上一篇:茶盏共生,探访建盏发源地,郑莲英集团与陆金喜大师共襄茶与盏的历史文化
下一篇:高跟鞋磨脚的4个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