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茶事 > 文章 当前位置: 新闻茶事 > 文章

一场变局正在发生,如何让中国茶再次伟大?

时间:2022-08-2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image.png

茶的故事,不好讲

无论茶,还是咖啡,抑或其它消费赛道,品牌化堪称制胜的不二法门。

而一个品类,一个品牌在崛起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个故事。星巴克、瑞幸、MANNER莫不如此。

“讲故事”的魔法与力量同样适用于饮料赛道之外。

运动品牌耐克,多年来与全球顶尖运动员合作,讲述他们成功背后的付出、忍耐、坚守,让“Just Do It”的体育精神深入人心。作为农产品品牌的褚橙,讲好了品牌创始人褚时健经历人生起落,年近八十再度创业的故事,以坚持、乐观等精神收获一大批消费者。

回过头再看茶,似乎缺乏类似的故事。一个重要原因,是茶的故事并不容易讲。

image.png

△茶的故事,并不容易讲

首先,中国茶体系太庞大、故事太丰富。

许多人都知道,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等六大茶类。那么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是茶汤颜色,干茶颜色,还是制作工艺?再如,普洱茶可分为生茶和熟茶,二者的区别是什么?生茶是否会自然转化为熟茶?

全国各地亦有不同的知名茶类的饮茶习惯。在西藏,酥油茶是高原上的舌尖美味,而在福建,乌龙茶才是大众的心头好;去成都旅游,长嘴壶的冲茶功夫让人啧啧称奇,而到了潮汕,工夫茶冲泡法是赏心悦目的表演。

庞大的知识体系、各地不同饮茶习惯,往往让普通消费者摸不着头脑,若不是对茶爱得深沉,也许就“知难而退”了。

在这点上不是茶没有故事。而是故事太多,反而削弱了茶作为整体品类的叙事主线。

image.png

△中国茶体系庞大,故事太丰富

其次,茶行业中能讲好茶故事者,相对更少。

茶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沉淀的行业——采茶的时机、炒青的温度、焙火的时间……关键步骤的决策,仰仗的是时间凝结成的经验。

茶行业不乏大师,绿茶、乌龙茶、白茶等品类都有制茶大师或非遗传承人。但大师们长期埋头做茶,在“讲故事”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茶本来是厚重丰满的,蕴含着人生的历练和沉淀。

相对复杂的冲泡流程、传统的叙事方式,既是文化传承的厚重感,也是对生活的仪式感。

只不过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新生代人群来说,他们没那么多时间慢下来细品。于是对茶也没那么热衷了。

image.png

△茶人专注制茶,讲起故事反而不太在行

上一篇:数字“新农具”,耕出“智慧田”

下一篇:云品出滇,抖音电商“山货上头条”助力鲜花绿植、普洱茶、咖啡等农特产上行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闽ICP备07500721号  |   QQ:3309388110  |  地址:福建省  |  电话:13459508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