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22年8月21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主办,普洱茶协会、普洱学院和普洱互创国际中心共同承办的《古茶种保护与种质创新》暨小筐发酵工艺创新基地研讨会在普洱学院普洱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召开。 研讨会现场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华山先生在讲话中表示,数控化立体小筐发酵工艺是对传统加工工艺的迭代式创新,普及小筐发酵工艺能提高普洱茶产能产值、赋能普洱茶产业既响应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又能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物、发扬光大普洱茶文化,从而有利于普洱茶的长足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古茶种创新研发院副院长李云贵先生分享了题为《用工艺创新思维服务普洱茶产业升级 工业4.0时代思考小筐发酵》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数控化立体小筐发酵工艺具有原料取用灵活、发酵用时短、离地立体化发酵、个性化定制发酵、发酵技术可控且稳定、消减发酵过程中的卫生问题等传统普洱熟茶发酵技术无可比拟的诸多优势;他还表示,采用现代化设备的数控化立体小筐发酵工艺能够极大降低茶企业启动资金、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86岁的普洱茶文化学者黄桂枢老先生讲述了自己几十年对普洱茶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执着热爱;介绍了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历史;阐述了普洱茶发酵工艺在普洱茶产业和文化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 小筐发酵工艺创新基地揭牌仪式 参会人员在普洱互创国际中心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