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蒸粉和包饼了。蒸粉用的蒸笼是专用的,外形如蜂筒,将炒好的茶粉倒入其中,蒸熟蒸粘,为包饼做好准备。包饼不但要求有良好的腰力、臂力,还要有相当的巧力、准力。包饼师傅事先将三个铁匝叠放在平地上,扭一个叫“千斤杆”的稻草结,呈放射状铺在铁匝上,作为包饼底衬,然后将热气腾腾的茶粉倒进铁环中,赤着脚飞快地将茶粉踩平踩实,形成一个圆茶饼。包饼的过程非常有讲究,如果稻草结没扭好,茶饼一拎就散;饼包厚了不行,影响出油率;饼薄了也不行,饼粉藏在铁匝里榨不干,出油率更小。一般人都知道,包饼师傅的一双手就如同一杆秤:每100斤茶籽包12块茶饼,每块饼榨干后重6.5斤,上下不得差3两,这是有严格要求的 粉碎后粉末上到大木桶里蒸熟
包好的茶饼,叠放在一起,就可以统一运到木龙榨里榨油,这是山茶油制作的核心环节,俗称“打油”。传统的木龙榨,重超千斤,用一根或两根大硬木镂空制成,横摆在榨油坊的显要位置,看上去活像一条长龙,当地人们称其为“木龙榨”。一般来说,每家油坊至少有两架木龙榨,每架木龙榨可放36-45块饼。 但如今木栊榨已基本由机器取代了。
榨油时,木龙榨肚中竖摆着一排长长的茶饼,同时放进两排木桩,每排木桩中各插一根扦头。一切准备就绪,即以专门制作的撞杆(或石锤)大力撞击扦头,不断挤压茶饼榨出油来。榨油是项体力活,为了消除疲乏、增强干劲,榨油师傅创编了许多“劳动号子”,一边使力一边喊,既有“嘿噜哟,安噜也”之类呢喃语句,也有“加把劲儿砸呀,龙神吐油花啦!”、“撞头重重打呀,茶油喷喷香哟”之类的吆喝语句。铿镪有力的号子声,和着撞头重重的“砰”、“当”声,奏出了一曲曲最朴素的交响乐!清香明亮的山茶油从龙榨口慢慢渗出,随着号子声越来越响,流淌得更欢了。暖暖浓浓的油香,让朴实的人们醉了…… 把一个个油饼装上机子,一次可装21个。
大量出油了,好香啊!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