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茶油中的文化沉淀与传承-新闻-中国好茶网
茶叶茶油 - 新闻 - 邵阳:茶油中的文化沉淀与传承
邵阳:茶油中的文化沉淀与传承
 
新闻  加入时间:2012/4/9 19:42:45     点击:2971

保存完整的传统榨油术

在邵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县城一条小巷里,这里是一家合作社式的榨油门店,黑黝黝的巨型榨油设备,占了两个铺面的空间,是“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支持的榨油作坊。不过,这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产物,属于半机械化半手工的榨油器具,加上传统工艺的热脱脂技术,保证了油茶产品的原汁原味,很有商业推广前景。这样做,正是为了保护好传统的手工榨油技艺。因为,只有将传统的民间技艺融入到现代的生产活动中,才能使传统技艺在生产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在保护中得到良性的发展。

手工榨油术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传统技艺,它是以手工的方式来加工植物油,基本程序是:石碾碾筛、蒸料包饼、木榨取油。三道工序皆由手工完成,且每一工序的器械都由手工制作,充分体现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手工技艺的高超。

据调查,1957年,邵阳共有手工榨房1618个,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每个乡、村都还保存有传统榨油坊。但此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传统榨油坊慢慢地销声匿迹了。到2007年,全县的传统手工榨油坊存留不到12个,而且大多是破旧不堪。还能懂得传统手工榨油工艺、又保存传统作坊的只有蔡桥、长乐、黄塘3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现存于蔡桥乡石河村蔡家院子蔡伯廷(蔡伯廷,83岁,市级项目传承人)家的油榨房,建于清朝道光三年,其榨坊和相关器具保存相对完整,石雕的碾盘上还刻有“道光丁戌年制” 的印记。现存于长乐乡大联村的油榨房,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土地改革,油榨房已改成私人住宅,遗存下来的只是木榨、碾盘和部分辅助工具。存于 “湖南日恋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油榨房,是合作社理事长李小林从表叔家转运过来的,经过恢复建设,油榨房已基本恢复原来面貌。还存于五峰铺镇大田村的水磨榨房,木榨因年代久远而腐朽,但水碾却保留完好,在破旧的榨房内,可以看到榨房昔日的繁忙。

第  1  2  3  4 
上一条:高端食用油市场再添“新军” 一瓶茶叶籽油售价近千元
下一条:彭泽将建万亩高产油茶基地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