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茶叶,种类多、品质高,却共同面临着品牌少、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发展困境。2016年,中国茶叶市场放缓,销售价格低迷,而福建的这家八马茶业却经营着1100家门店,销售额逆市增长,还获四大风投机构近1.5亿融资。
在大环境经济低迷,消费需求乏力的情况下,2016年年末,八马茶业却在上海滩4小时销售超250万元。在2016年双11狂欢节中,八马茶业单日销售突破千万元,最终以全网销售额1126万的战绩完美收官。

2016年第十届中国品牌价值500强,八马茶业位列其中,评估品牌价值76.15亿元。
八马茶业源于百年前闻名东南亚的信记茶行,是一家以经营安溪铁观音为主,集基地种植、新品研发、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茶类连锁经营企业,品牌传承发展300多年。
八马创始人王文礼带着他的团队,开创了八马的茶叶世界,左突右进,异军突起,2015年12月8日,八马茶业上新三板敲钟,股票代码834754。

王文礼的成功有哪些密码呢?今日闽商君一一为您解开。
1、因一杯咖啡弃文从商
王文礼是福建安溪人,出生于1970年7月,王文礼出生于安溪铁观音世家,几乎是在茶园里“泡”大的,从小就跟父母参与茶叶的采摘、制作。

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就读的是历史系。他没有像昔日同窗一样进入中学当个历史老师,而是南下深圳,进入深圳法制报社,成为了一名编辑助理。
那是1992年8月,那年夏天,王文礼第一次领到工资,900元,他高兴地请了几个朋友吃饭小聚。然而,买单时他傻眼了,一个月工资没了。王文礼看了一下账单,发现吃饭时喝的咖啡一杯要几十元。

心痛之余,王文礼陷入深思。“我们家乡铁观音的味道一点都不比咖啡差,为什么两者的价格差这么多?我一个月能喝几杯咖啡?”经过几个月的思考,王文礼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抉择。1993年3月,他放弃了深圳,回到福建,办起了安溪西坪溪源茶厂,不久就注册了八马商标。

“我是读历史的,更能感受一个铁观音家族传人的责任。”王文礼是铁观音发现者王士让的第十三代传人,在铁观音世家长大,他从小就喜欢跟着父母一起采茶、制茶。

2、标准化!标准化!标准化!
弃文从商,经营茶叶,王文礼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改变落后的茶叶种植、制作以及营销状态。王文礼把茶叶的种植、粗制和精制称为茶叶生产的3个车间,全部用标准化来控制。

王文礼说:“好茶是从种植开始的,而种植标准化是把茶打造成标准工业品的第一步。八马把茶园作为生产茶叶的第一车间来管理,引导茶农保持茶叶良好的种植环境,确保优质的原材料供应。”
粗制和精制则是八马的第二和第三车间。王文礼说,制茶技术是传统工艺,但一些设备可以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机器,比如除尘和金属探测仪等,这样在产品卫生方面就可以得到保证。
制作标准化也让王文礼尝尽了甜头,特别是在2011年5月28日日本对茶叶进口实施肯定列表制度、抬高茶叶进口门槛后,很多安溪茶被拒之门外。但八马凭借正味、安全的优质茶叶,成为当时首个获得通关的茶企业。

八马茶业品牌代言人:许晴
生产制作实现标准化后,王文礼也开始在营销手法上进行创新,那就是实现产品和价格的标准化。王文礼认为,只要茶叶生产的最后环节产品实行标准化,就可以使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人员按规范执行,也可使消费者明白消费。
目前,八马在深圳开有四十多家连锁茶店,同样包装、同样定价,已经初具标准化的营销模式,被评为广东最具竞争力的茶叶企业之一。

3、八马跑上资本市场
除了传统渠道,八马茶业也是国内最早布局线上渠道的传统茶企之一。目前,八马茶业已成为安溪最大的铁观音制造商之一,年出口乌龙茶2000多吨,国内开设有800多家连锁店,位居全国第二、铁观音类第一。大胆是王文礼身上的一个标签,这也体现在此次登陆资本市场的动作上。

此前八马曾尝试过在A股上市,但最终还是在新三板挂牌,也是想尽早拥抱资本市场,抢占“铁观音第一股”。
“茶叶作为传统行业,需要更大的知名度,需要更多人来了解和关注。同时希望我们的上市可带动更多同行加快走资本化道路,未来实现强强联合。”

上市之后,对整个茶业发展起到优胜劣汰、从小而散到规模化经营的作用。其集中表现在:
1、提升茶行业标准化程度。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茶企主要由家庭作坊经营,其产业规范化、标准化滞后,行业集中程度较低。就八马茶业而言,易三板分析公司挂牌新三板之后对扩大其铁观音产业,或将是应对“国八条”影响下的最好出路。
2、借助资本市场并购扩大产能。企业挂牌新三板,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有金融人士指出,新三板融资模式“小额、快速、按需”的特点符合茶企借力资本市场加快企业实现并购、扩张步伐。

如何扩大品牌影响力到全国是一件比较有挑战的事情,八马要成为茶整个行业里面一个更大的品类的领导者,这家闽系茶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