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非遗大师——陈孝文-茶师-中国好茶网
茶人茶事 - 茶师 - 传承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非遗大师——陈孝文
传承武夷岩茶制作技艺的非遗大师——陈孝文
 
茶师  加入时间:2017/9/6 22:21:43     点击:1034

21日,夏至夜,北京颐和安缦酒店,孝文家茶“百年岩韵-盛世雍容之气象”茶会在此举办。

 

颐和安缦酒店有着与颐和园一脉相承的皇家庭院风格,宫殿般的挑高,明清家具的摆设,红墙黛瓦,富有帝王之都的恢弘气息。走进其中便会感受到一种历史的韵味、皇室的气息。

 

气场强大的空间,需要足够丰富的细节支撑,一比一复刻的北京台北故宫原物的花器,放在原来同为宫廷建筑一部分的颐和安缦,也找到了协调的步调。

 

 

此次茶会喝的茶也是顶级的茶,2016年茶语网千款茶评榜综合榜榜首——茶王大红袍、牛栏坑肉桂之首(下文简称牛首),以及存世稀少的1989年手制牛栏坑肉桂(下文简称牛肉)。

 

茶王大红袍,武夷岩茶的代表,居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称。

牛肉,牛栏坑肉桂,牛首,牛栏坑肉桂之首,武夷岩茶中热度非常高的品类。牛首,不是单单用钱就能买到的。

还有留存至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1989年的手制牛肉。

 

茶会的掌茶人——岩茶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孝文先生,用盖碗泡法,每一泡都是武夷岩茶的味觉标杆。

 

本场茶会邀请到了著名道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陈鼓应和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等社会知名人士。

在这场茶会上,大家都喝到了陈孝文先生所制的孝文家茶的顶级作品,每个人也得到了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陈鼓应教授评价此次参加孝文家茶会,让他感受到“喝茶第一次如此享受”。他认为,如今,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依然在代代千百年相传,这里面也包括茶文化。

于丹教授则点评到,茶王大红袍“有肉桂的香冽,但也有水仙的轻柔”,评论牛首,“这种醇厚霸气,还有复合香气,以及它的长度,在三坑两涧里都是有识别的。”

她提到一生中遇到好茶其实都是缘分;茶是用来静品的;真正品茶训练的,是心境;而能品出最好茶的人,一定是走心来品的。

“喝这样的茶入口,我是觉得,人不敢浮躁,不敢轻狂,人在这个时候不敢喧哗……”于丹教授直言感叹。

 

为何这两位智者对陈孝文先生所制的武夷岩茶评价如此之高?陈孝文先生到底有着什么岩茶制作秘诀吗?我们将在下面为您一一解读。

陈氏一族,为武夷山有名的制茶世家,制茶历史近300年。家族传承,大师辈出,代代翘楚,已成传奇。

孝文家茶董事长陈孝文,为正脉嫡传的陈氏新生代,年仅24岁就被评为首批武夷岩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顶级大师:百年世家当代传人

他,是被业界称为“牛栏坑少坑主”的非遗大师陈孝文。

 

作为在武夷岩茶史上非常重要的陈氏家族的传承人,陈孝文完整继承了这个家族对于制茶工艺的高水准。

 

不仅是制茶技艺,连牛栏坑的山场也是陈孝文家族的优势主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开辟,陈家在牛栏坑占据了大半的山场,对制作牛肉的原料有相当的把控。

24岁便成为武夷岩茶非遗大师

从小在茶堆里摸爬滚打、闻着茶香长大的陈孝文。8岁时便耳濡目染太公陈书省教弟子习茶,18岁开始心无旁骛投身于武夷岩茶茶园管理与制作生产。

 

2006年,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年仅24岁的陈孝文,与叔叔辈、伯父辈的长者们一同被评选为首批传承人,开启了武夷山制茶世家的另一篇佳话。

十多年来,陈孝文一直默默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制茶技术水准,以确保武夷岩茶顶级醇正的口味,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孝文家茶的品牌。十年磨一剑,做一茶,造就了武夷岩茶独一无二的滋味。

上一条:制茶匠人虞建明:用30年的脚步,丈量一杯茶的温度
下一条:茶叶百位大师名匠遇上M2O体验 新零售与传统之间的价值共谋与博弈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