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出生在龙涓乡黎山村的刘文品,在世代制茶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从小跟随父亲制茶、卖茶,19岁便能独立制茶。2015年,他荣获“好茶龙涓”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竞赛金奖茶王。龙涓乡被誉为安溪茶业的“后起之秀”,发展铁观音虽起步较晚,但速度快,刘文品就是在这一轮发展热潮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茶农。
刘文品记得,小时候,祖父、父亲就从事制茶,但数量不多,一年也就采制茶叶250公斤左右,铁观音分量很少,也就30多公斤,更多的是毛蟹、本山、黄金桂等色种茶,铁观音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是模糊的。
真正让他深深记住铁观音,是第一次独立卖茶的经历。因父亲在家制茶,没空去卖茶,临行前父亲交代他50元/斤以上才能卖掉,并允许他用卖茶的钱去买辆摩托车。当时铁观音价格在30元/斤左右,有个茶商开价35元/斤,刘文品坚持不卖。茶商竟一步一步加价,直到50元/斤,刘文品很高兴,马上卖掉茶叶。后来听人说,那茶叶品质非常好,还不止50元/斤!
从此,刘文品下决心研究铁观音,在继承上一辈人茶叶技术的基础上,他还经常和有经验的茶农交流,制作出的茶叶品质也较高。璟福源百茶坊质量总监吴国清对他的制茶工艺也给予充分肯定,并从原材料管控和市场需求方面进行指点和引导,后来双方确定了供销关系。
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决赛,刘文品评茶成绩优秀,几种色种茶都能准确分辨出来。“多亏早年茶叶常识的积累,那几个品种茶我都制作过。”集中封闭的理论知识培训也进一步提高他的制茶水平,“烘焙时间长一点,茶中的儿茶素就会少一些,能提高茶汤的甘醇度。”
刘文品表示,他打算在村里成立传统铁观音集体合作社,引导茶农来认识、制作传统安溪铁观音。“社员首先要认识什么是传统铁观音,现在一些新生代茶农受新兴制茶工艺和市场影响,对传统铁观音了解不足。”刘文品认为,茶农只有真正懂得传统安溪铁观音,重新召回老茶客,安溪茶业“二次腾飞”才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