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碧螺春茶背后有一群特殊的“候鸟”-茶农-中国好茶网
茶人茶事 - 茶农 - 人物| 碧螺春茶背后有一群特殊的“候鸟”
人物| 碧螺春茶背后有一群特殊的“候鸟”
 
茶农  加入时间:2017/4/3 9:48:08     点击:700

眼下,正是明前碧螺春茶集中上市的时候

对于东山人来说,是一年中的“农忙期”

每年的这个时候,

总有那么一群“候鸟”会来到东山

  NO NO NO,不是这群候鸟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他们

  ????

  他们被称为“候鸟”茶工,来自全国各地,安徽、河南、四川……碧螺春一开采,他们就“飞”来了苏州,成了本土茶园的主力军。

  

  碧螺春好喝,采摘炒制却不易,可谓“叶叶皆辛苦”。50岁的朱建荣,前天刚从安徽老家过来,在东山当采茶女工。

  凌晨5点半,她就起床了,吃过早饭后,背上竹篓,徒步来到山上茶园,开始一天的采茶工作。

  从早上6点开始,朱建荣的手就一刻没离开过茶树,中午11点半,为了节约时间,午饭就在山上解决了,一份盒饭或是一碗泡面,再喝上几口水,简单对付过去。

  早餐也是简单的馒头加辣酱

  最忙的时候,下午5点才能结束采茶下山。因为长时间采茶,朱建荣的指头发黑,这是劳作的痕迹。

  碧螺春的嫩芽采摘很讲究,既不能够用指甲掐断,又不能够用剪刀剪,需要轻捻茶芽,升上拔起,采茶工手上的黑色就是浸润的茶汁,看起来是黑污污的,闻起来却是天然的茶香沁人心脾。

  为了节约时间,茶工不走寻常路

  “采茶是个辛苦活,一个熟练工一天只能采4斤青叶,有的不熟练也就采个2斤不到。”朱建荣说,她是通过村里人介绍,才来东山打短工的,一个采茶季时间并不算长,但也能挣到数千元,算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

  

  下午5点,采茶女工下山,一天采下的青叶堆成“小山”,挑拣工就“上场”了。

  与采茶相比,分拣练的是“静功”。从下午6点开始,一直要坐到晚上9点半。虽不费体力,但费的是眼神,伤的是神经。十多个小时坐在长板凳上,腰椎、颈椎、眼睛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拣茶车间,一般都很安静,分拣女工们很少说话。这样可以加快分拣速度,同时也是因为要把任何“杂质”都挑出来,保证茶叶的品质,保证质的前提下多出“产量”。

  

  这批“候鸟”茶工中,最辛苦工种还得算炒茶师傅。炒茶一般在晚上,忙到夜里一两点是最常见的事,所以,上午基本上见不到炒茶师傅,因为他们都在补觉。

  炒茶需要真功夫,200度左右高温的铁锅,双手在里面不停地翻转,还不能戴手套,稍不留神就会被烫出泡。更何况,几十分钟的炒制时间里得保持一个姿势,保证手上的这股劲,手肘始终顶在灶沿上,又疼又麻。

  炒茶工被“烫熟”的双手

  当然,一锅好的碧螺春,除了炒茶师傅外,火工也很重要。当地有句俗语,“七分火工三分炒”,别看只是烧火,可一点都不简单。隔着一道灶墙,什么时候放几根柴,什么时加几片树叶,必须了如指掌,一个好的烧火工,得从烧饭练起,直到能烧出一锅没有锅巴的饭,才算“出师”。

  我们品尝的每一杯碧螺春茶,都来之不易。饮水思源,“叶叶皆辛苦”,每一杯清甜的碧螺春茶背后都有“候鸟”无声的付出。如果在品尝时碧螺春茶,能够怀着感激的心情,一定更具风味!

上一条:西湖龙井“茶二代”赵俊杰:匠心传承新生代品牌
下一条:茶农谢细和:自从田里来了科技特派员,茶叶品质好了卖价也高了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