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影 引领前行之路
“这是黄金茶!”
1月5日,在联江乡茶树良种场,周杰正和儿子周维智交流着。
周维智从小就跟着父亲进茶地,认识了各类茶种。1997年,周维智退伍回乡,看到父亲仍然在茶地里劳作,父亲老迈的身影打消了他外出闯荡的想法。
“当时,我突然想起了课文《背影》,觉得父亲太不容易了。”周维智回忆说,那一刻,他决定做父亲一样的事业。
那一年,正是周杰选育两个茶树良种的时候。
从1998年起,周维智开始参与“名山白毫”(131)和“名山早”(311)两个茶树品种的选育工作。
为了寻找适宜培育的茶树种苗,周维智走遍了名山的所有乡镇。
新品种需要推广,为了让茶树良种产生效益,带动一方经济,周维智跟着父亲在好几个乡镇建立茶苗繁育基地,并无偿把良种茶树枝条提供给当地群众扦插。
“那段时间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周维智说。
多年的推广见到效果,经过实践,群众在良种茶种植上尝到了甜头,仅2004年—2008年,名山每年扦插良种茶苗面积达2000亩以上,年外销良种茶苗4亿株,年均销售额800万元。
当时,名山20多万亩茶园中,“名山白毫”(131)和“名山早”(311)种植面积12万亩左右,占60%。当年选点推广的茅河乡香水村,现在成了名山最富裕的村…
一个承诺 力争再上台阶
多年求索,周杰从茶叶门外汉一步步成为茶叶土专家,被评为农村高级技师、中级评茶员。
看着周维智逐渐成长起来,周杰将自己毕生坚持的事业交予儿子打理。
从父亲手中接过选育茶树良种的重担后,周维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茶树良种选育工作。
目前,周维智管理的茶树良种场内,正培育着300多株单株优良茶树。父亲的成功,激发了周维智选育更多良种茶树品种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层层筛选,他先后选出10余个品种进行培育,最终确定了3个绿茶新品种进行精心选育,力争再为名山增加三个良种茶树品种。
周杰从事良种茶树选育工作已40余年,周维智从事良种茶树选育工作也有近20年。
多年来,他们在茶园里耕耘,丰富了名山良种茶树品种,兢兢业业的工作,使他们屡获殊荣。
2005年周杰获省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获市农业科技贡献奖。周维智被评选为第四届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当代中国改革优秀人才。
“我还要继续努力,做好一个选育茶树良种的茶农。”周维智也很谦虚,他和父亲一样,都称自己是“茶农”。(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