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茶道精神-------纯雅礼和
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
雅,沏茶之细致,动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神韵;
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联茶友之情谊;
和,人与人之和睦,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系心灵之挚爱。
-----创始人:李波韵
李波韵1942年出生于历史文化名镇安溪湖头,1959年毕业于晋江地区艺术学校。60年代末,他下放到芦田农场,当过炊事员、饲养员、农工、电工,最后成为一名制茶工,从此开始了他与茶的缘分。他乐观开朗、热爱生活,不甘沉默的个性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激发他创作了《茶乡新歌》等许多文艺节目。为了丰富山沟里茶农的文化生活,他还在芦田茶场办起茶乡文化站,组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把偏僻山区的文化生活搞得红红火火。也就在这一时期,他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经历过茶园耕作、茶叶培植及制作等种种辛苦劳动,朴实而丰富的生活积淀为他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他先后写出《品“茶王”》、《乌龙茶的传说》、《凤凰出“观音”》、《欢乐的制茶姑娘》等曲艺作品。
李波韵调回安溪县剧团后,利用自己的专长,创作了一大批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还组织文艺轻骑队,自编、自导、自演,深入偏远山区为群众演出。他创作的现代小戏《李大嫂开店》、小品《茶乡情韵》以及曲艺、舞蹈等数十个作品,导演的大型现代戏《茶花情》,分别在省、市会演中获奖。
1994年10月,安溪举办乡亲联谊会,有关部门邀请他组织编排“安溪茶艺”表演。李波韵在前人编排的基础上,挖掘安溪民间的功夫茶,编排出了别具一格的“安溪茶艺”。“安溪茶艺”在乡亲联谊会上首次展示,让归乡的四海侨亲感受到了家乡浓厚的茶文化气息。1996年,“安溪茶艺”重新组编;1999年,又对文字脚本、人员调配以及茶具选用、音乐编配、服装造型等进行重新编排。李波韵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组织编写“安溪茶艺”专场文学脚本;收集安溪古老的南音曲谱编配音乐;选用中国传统的旗袍作为服务造型,旗袍选用绿色,既体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也表明茶人向往自然,敬重茶农;同时对茶叶、水质、茶具等也精心选用,并选拔优秀茶艺人才进行严格的培训,形成别具一格的“安溪茶艺”。安溪茶艺以名茶铁观音沏泡技巧为典范,表达铁观音令人回味无穷的特殊“神韵”。
1999年,李波韵应福州师专的邀请主讲“乌龙茶与文化”,,2001年在泉州酒店举行茶文化讲座,2003年应邀到北京“老舍茶馆”传播茶艺。多年来先后在广东、厦门、江苏、深圳、江西等多个茶艺馆和茶艺班培训,共数百人。2007年,在厦大嘉庚学院日语系授课并编排两套茶艺,赴日本展示时,轰动现场,受到好评。
李波韵认为,茶艺应了解茶性,尊重当地民俗,掌握最佳泡饮方法。茶艺流程讲究礼貌待人、款款有序,动作细腻优美、富有茶的神韵,使人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此外,安溪茶艺不能停留在表演的层面上,而应涉及茶学、美学、礼仪学等方面。
几年来,李波韵和他的“安溪茶艺”走南闯北,对宣传安溪乌龙茶,提高铁观音的知名度,拓宽安溪茶叶市场,促进安溪茶叶事业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的无私奉献使世界更了解安溪,安溪也逐步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