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事茶,是个茶人”-茶企-中国好茶网
茶人茶事 - 茶企 - “我一生事茶,是个茶人”
“我一生事茶,是个茶人”
 
茶企  加入时间:2016/11/3 8:24:40     点击:2107


  一生事茶

  吴老的两位儿女,88岁的吴甲选和84岁的吴肖茗,也为了纪念父亲来到现场。

  “我父亲去世20多年了,如今有这么多茶人因他聚在一起,我心情非常激动。”吴甲选缓慢地走到台前,代表吴老家属,向在座的每一位茶人表达感谢。

  “我父亲在晚年曾说过一段话,我想将其作为追思,来结束我的发言。”吴甲选说:“他说,我从事茶叶工作一辈子,许多茶叶工作者,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同我共同奋斗,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大多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具有君子的操守,这就是茶人的风格。”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吴老就以“觉农”为使命,改掉了原来的名字“荣堂”。他曾在晚年说过,“我的名字叫觉农,为什么叫觉农呢?我的一生中最关心的是农民的生活和他们的生产。现在农村里,茶农有许多困难,希望你们到农村去看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特别是帮助茶农搞好科学种茶和制茶,增加经济收入,使茶农一天一天地富裕起来,中国茶业的前途是很有希望的,茶叶生产发展了,中国茶文化也会兴旺起来。”

  已过世的钱膳先生是吴老的学生,他的儿子钱谷夫也来到了现场。在纪念馆里,当参观的人悉数散去,他还留在馆内转着、看着。一张老照片上,有他父亲的身影。那是在重庆的“大溪别墅”,他的父亲作为吴老的助手,与吴老、刘青云教授在一起。“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钱谷夫说,吴觉农负责当时政府贸易委员会的茶叶产销工作。他代表贸易委员会和苏联商务代表在武汉谈判,签订了贸易协定。随后在香港设立贸易机构富华公司,并在茶区建立茶叶管理机构,实行全国茶叶的统购统销。因而,吴觉农经常在香港、重庆和茶区之间奔走。1938、1939两年,在他们的努力下,华茶外销跃居出口商品第一位,不仅超额完成了对苏易货合约,还向西方国家换回一定数额的外汇,支援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这些老茶人,真的在国难当头时,做了很多事。”钱谷夫感慨道。

  一位参观者驻足在一块展板前,感叹着吴老为茶做的贡献。1919年,吴老作为中国第一位去国外攻读茶叶专业的学生公费留学日本。在留学期间,他撰写了《茶树原产地考》,证实了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祖国。1934年秋到1935年11月,他又先后到日本、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等考察,对国际茶叶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回国后写出了《华茶在国际商战中的出路》、《华茶对外贸易之瞻望》、《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等多项报告和建议。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召开了全国茶叶会议,制订了第一个茶叶发展计划。就是这样一块又一块黄绿色的展板,在向参观者缓缓讲述着吴老的故事:1949年,吴觉农先生参与共同纲领的制定;新中国成立后,他到刚刚成立的国家农业部工作,并担任副部长职务。后来又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继续关注“三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吴老晚年主编了《茶经述评》一书,该书被誉为“20世纪的新茶经”,对中国茶叶历史和现状做了全面准确的评述。不仅如此,他还在茶区间奔走,去云南、广西、海南等地做调研,建议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等地发展红碎茶……

  一张老照片上,年事已高的吴老背有些微驼,正在杭州参观半机械化采茶。画面定格在他回转身,正与一位年轻人交流着。1983年秋,86岁的吴觉农应邀到杭州参加茶与健康讨论会,期间参观了杭州茶叶试验场。而后他又因此最后一次回到故乡上虞,提出改进茶叶生产的建议。归途中,他借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意,口占七绝:难忘茶乡养育恩,朋辈戚友人人亲。曹娥江水深千尺,不及父老赐我情。1988年,已91岁高龄的吴觉农又欣然为中国茶叶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题词:“愿为振兴‘中国茶业’作出更大贡献”。

  吴觉农一生奉献于茶,直至生命的终点———1989年10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真正做到了他自己说的“我一生事茶,是个茶人”。
第  1  2  3 
上一条:实实在在做生意 踏踏实实产茶叶“用心做茶才能赢得茶人之心”
下一条:安溪茶企放大招 助秋茶“迎春”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