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事茶,是个茶人”-茶企-中国好茶网
茶人茶事 - 茶企 - “我一生事茶,是个茶人”
“我一生事茶,是个茶人”
 
茶企  加入时间:2016/11/3 8:24:40     点击:2105
 我从事茶叶工作一辈子,许多茶叶工作者,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同我共同奋斗,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大多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具有君子的操守,这就是茶人的风格。

  ——吴觉农

  吴觉农,这个名字在现当代茶学界是响当当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陆定一对吴觉农做了如下的评价:吴觉农先生从事茶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说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

  2015年的4月14日是吴觉农先生诞辰118周年,也是上海百佛园内吴觉农纪念馆建馆十周年纪念日,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名新老茶人汇聚一堂,为缅怀,亦为传承。

  为他而来

  74岁的陈席卿,头发花白,在现场却是“年轻人”。上海百佛园吴觉农纪念馆内,纪念吴觉农先生诞辰118周年活动现场,陈老静静地摩挲着手中的册子,这次他特意从杭州赶来,也带了自己这本去年10月制作的《纪念吴老诗文集》。

  “我与吴老结缘于茶。那时我45岁,吴老已是90岁高龄,整整大我一倍,是位平易近人的前辈。”陈席卿回忆。

  1986年,陈席卿在杭州市茶科所工作,与同事一起争取到了科研课题———蒸青玉绿茶的研究,并制出了翠峰玉绿茶样。当时所里的前辈推荐他们将茶样寄送给远在北京的吴老鉴定,说吴老在60年前从日本留学归来时,曾做过蒸青茶试验。

  “我们怀着好奇和试探的心情把茶样寄去了。没想到,在6月20日,吴老就回信了。这封信写满了整整五张纸,不仅对我们的茶样予以肯定,还回忆了他的试验情景,提出了在茶业方面引进外资、中日合作、发展红碎茶等目标。”陈席卿对此感慨万千,“一位当时德高望重、九秩丰龄的老人,对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给予这样认真而饱含深情的回复,我现在回想依然非常感动。”

  1988年春节后,陈席卿与同事第二次前往北京拜会吴老时,吴老正在住院。吴老夫人在病房外叮嘱,希望谈话时间尽量短些,因为吴老有个“毛病”,一谈起茶叶,就会滔滔不绝,这样恐对身体不利。“果如夫人所言,提到茶,吴老很高兴,兴致勃勃地谈了将近一个小时。我们再三起身告辞,才结束了谈话。”

  同年,吴老又连续写了三封信过来,甚至有一封还写于北京医院。“吴老对茶农、茶区倾注的心血跃然纸上,读来感慨万千。”

  那封吴老在病中写的信,依然没有离开茶。当时杭州在推动旅游发展,并准备在西湖茶山上筹建“茶叶博物馆”,请吴老题字,吴老欣然应允。这又给了他“极大启发”,开始挂心“博物馆怎样配合西湖边上的茶叶生产?”

  信中说:“十余年后即将踏入21世纪,新中国已是既富且强的国家,然而西湖上的茶农依然衣衫褴褛,茶园还是依然亩产数十斤。那样的情况,正使博物馆‘睹景生情’闹出‘不堪见人’!你们身居杭州市的茶叶科学研究所,且和中国农科院的茶叶研究所同在杭州,恐怕那时连我在内,都在被人痛斥为‘茶人’。”吴老对茶农利益的关切之情可见一斑。

  于是,他找到负责旅游的同事,建议帮助茶农搞好茶园,甚至让茶农有钱改造住宅、完善招待设备,用私人住宅来招待国内外客人,提高收入。同时,要“改造茶园的近代化”,对采摘、制造、包装等机械化。陈席卿说:“对此,吴老还在前一封信中提及,至少把西湖各山头和可种茶叶的地区,都积极改良成近代茶园,否则虚立了一个‘茶叶博物馆’,能不使千百万旅游者笑落牙齿么?”

  陈席卿说:“那些话里,满满的都是吴老对茶区、茶农的情谊,以及对茶产业发展的期盼,现在西湖龙井茶和平民化的旅游结合得很好,这不正闪耀着吴老思想的光辉吗?”

  第二年,陈席卿一如既往地盼着北京的来信,但希望落空了,信没有再来,吴老逝世了。悲痛与遗憾撞击着这位年轻人的心。后来,他写了一首悼诗:惊悉茶坛泰斗垂,洪春桥畔满哀思。两番邻教谆谆导,四扎书信字字师。九十诞辰亲贺未,期许茶寿悔也迟。落红泥碾肥茶叶,华夏振兴会有期。“感情都在诗里。”陈席卿说。

  对吴老的追思,牵引着茶人的脚步。参会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96岁,他蹒跚而来,为缅怀他的老师。老茶人尹在继师从吴觉农,曾参与建立了国家新的茶叶检验制度和实施办法,为新中国茶叶出口检验奠定基础。走进吴觉农纪念馆,这位白发苍苍、眉毛全白的老者,显然有些激动,他用手指轻点着玻璃柜里展示的《茶报》,这是他在建馆时捐赠的。眼前的这份文献,似乎点燃了他心里的记忆。

  “我父亲岁数大了,耳朵不太好,眼睛也不太好,但还是选择来参加活动。”他的儿子尹明指着馆内展示的一张老照片,“在吴老旁边的这两位,就是我爸和我妈。”

  从杭州前来的78岁的唐学文,虽与吴老没有生活交集,却和吴老一样一生事茶,心中对他非常崇敬。因而,就算老伴儿担心他身体,限制他往外跑,他还是说,“这个事,我得来。”这场活动,除了上海当地来的80余人外,从北京、杭州、福鼎、上虞、湖州等地,云南、安徽等省还来了50余位外地茶人。
第  1  2  3 
上一条:实实在在做生意 踏踏实实产茶叶“用心做茶才能赢得茶人之心”
下一条:安溪茶企放大招 助秋茶“迎春”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