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顺:打造“圳品”茶叶,直接与世界标准接轨-新闻-中国好茶网
茶人茶事 - 新闻 - 李方顺:打造“圳品”茶叶,直接与世界标准接轨
李方顺:打造“圳品”茶叶,直接与世界标准接轨
 
新闻  加入时间:2019/11/11 22:00:12     点击:6598

曾经有一种深圳式香港购物奇葩现象,很多人跑去香港购买食品、化妆品、服装等等,大包小包的从香港扛回深圳,甚至连酱油和蔬菜也去香港购买。

为何会发生如此奇葩的现象?不妨看看有关传媒报道:内地平均每年供港的加工食品为60万吨,约占香港市场各类食品的80%以上,其中,蔬菜占比高达90%。在过去50多年里,内地在保障供港食品安全方面一直不敢怠慢。以深圳检验检疫局的一组数字为例来说明问题:供港蔬菜已经连续15年没有发生“毒菜”事件,供港鲜奶已经有30年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供港禽畜已经多年未发生禽流感等疫情。

实质上,深圳式香港购物现象折射出的不外乎就是一个食品安全及品质问题。针对这种现象,2018年5月,深圳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年)》,正式启动深圳市食品安全战略工作。其中,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是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深食品也称“圳品”,那么,何谓“圳品”呢?请看深圳市副市长黄敏关于“圳品”的阐释,他说,“圳品”之“圳”,是“深圳”之义,也意味着“真正”“纯正”的品质和好的产品,有“圳品”标识的产品,从生产基地,到运输、销售,从田间到餐桌,都经过了一系列严格的认证,从而确保“圳品”能够达到国际一流安全水准,让在深圳工作生活的2000多万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吃得安全。

2019年8月31日上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启动“供深食品”上市仪式

关于“圳品”,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向媒体及记者现场介绍说,“圳品”之品质及安全是公开透明的,市民只要动动手指,用手机扫一扫便知“圳品”的一切数据及“前世今生”了。

“我们就是要让市民生活有更高的品质!”陈市长强调说。

“真正”、“纯正”、安全品质,并且达到可追溯、公开透明国际一流水准,足见“圳品”食品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值得点赞。

深圳要打造“圳品”,茶叶当然不可或缺。就“圳品”茶叶而言,如何满足和达到“圳品”国际一流安全水准和“真正”、“纯正”标准?

首先是国际一流安全水准,要达到和满足这一“圳品”茶叶安全标准,可规定和要求茶叶通过国际国内权威茶叶农残检测机构检测和出具检测报告,这是国际上一致保证茶叶安全的做法,无需赘述。

其次是如何保证茶叶品质标准,以茶叶理化检验为例,国际ISO已有现成的标准框架,可供借鉴和拿来参考。例如有关理化检测标准,ISO标准将水浸出物规定为最小值32%、总灰分4%-8%、水可溶性灰分最小值45%等作为红茶特定成分的最高(低)限量指标,全世界有 30 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标准。可资“圳品”茶叶红茶类满足国际一流标准借鉴和采纳。

第三是如何保证“圳品”茶叶的“纯正”、“真正”和可追溯性。对此,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按照世界通行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而制订的茶叶地标体系(The Appellation System),如世界茶叶出口大国印度、斯里兰卡等,以保证茶叶的纯正品质和可追溯性。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没有采用茶叶地标体系的唯有中国茶叶,因此,中国茶界被国际茶界视为另类,令世界茶叶采购商对中国茶叶的纯正性及可追溯性缺乏信任和信心,因此影响了中国茶叶的出口。

目前中国茶界对茶叶地标体系缺乏认知,据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报道,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中国茶,有大品牌没有大企业?”时,一位茶界学科带头人回答道:“我们国家有一个地理保护标志,原产地保护,这与做大产业是相矛盾的。这就是政府的职能分割一个产物,没有大的产业格局,而只有部门的利益分割。原产地保护的直接后果是品牌的市场规模做不大。”因此,这位茶界学科带头人把江苏碧螺春茶做不大的原因归咎于法律法规把原产地划好了,因而限制了其发展,并且说:“西湖龙井也是同样的情况。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名茶品牌,却没有几家超过5000万销售额的企业,这个最著名品牌的价值不是有点浪费吗?”

如果按照如此认知和思维逻辑,那么,茅台酒限于茅台镇7.5公里范围生产,茅台品牌的价值岂不是太浪费了?法国波尔多葡萄酒仅限于Bordeaux地区出产,其价值不也浪费了吗?

再来看看龙井茶,据媒体报道,曾经有人对龙井茶的市场需求做了一份报告,称龙井茶的年市场需求量在10万吨以上,而现在杭州西湖龙井年产仅1万吨,算上邻近18个县市的总产量不过3万吨,因此得出结论认为,龙井茶能做成一个大产业。因此,IT行业的领军企业联想集团经不住如此大的龙井茶产业之诱惑,毫不犹豫地投资龙井茶。

但问题来了,如果“龙井茶”不限制在杭州西湖区168平方公里范围内生产,今后深圳如率先在全国推出“圳品”龙井茶,其“纯正”和“真正”标准如何满足,如何追溯?

当下,采用龙井茶168平方公里产区以外的茶产区茶树鲜叶制成的龙井茶是否有人做过调查和统计,到底有多少量?会不会对纯正龙井茶构成影响?颇值得思考的是,曾经茗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安溪铁观音、江苏碧螺春的市场需求量之大,众所周知,但目前境况如何?

不得不提的是,中国茶叶包装可谓世界茶界一道奇葩的风景线,茶叶公版包装比比皆是,什么产地、什么茶牌、什么茶叶的公版包装盒、包装袋应有尽有。可见中国茶界是完全没有茶叶地标体系的概念的。

如果以上不能够说明茶叶地标体系之重要性的话,那么,再请看看最近中欧签署《关于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协定。根据协定,中欧双方175个地标产品及品牌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往后,欧洲相关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消费者购买时可以通过“产地保护标识”来辨别真伪。

第  1  2  3  4 
上一条:红天下茶业张笔清:薪传不辍 做健康茶
下一条:“茶王”张子瑞 好茶本无贵贱 重在喝茶人选对茶
·李方顺:破译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的基因密码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