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天下茶业张笔清:薪传不辍 做健康茶-新闻-中国好茶网
茶人茶事 - 新闻 - 红天下茶业张笔清:薪传不辍 做健康茶
红天下茶业张笔清:薪传不辍 做健康茶
 
新闻  加入时间:2019/9/26 8:10:17     点击:6510

因茶而去 因茶而归

茶对于张笔清而言,不仅是源自骨子里的执着,也是一种情怀的寄托。

茶带给了张笔清希望与快乐,同时也曾有过烦恼与困惑。“走出大山”,曾经是萦绕在张笔清脑海里的“小心思”。

张笔清回忆,刚开始学茶的时候,他常常被父亲安排去青楼下面烧火,那时候的青楼构造与现在不同,是在里面直接点火堆。

“传统工艺的正山小种,要求茶叶在青楼里萎凋,烧的是老松木,通过加热和烟来对茶叶进行萎凋。”张笔清称之为“松烟明火”。在青楼里,一天不仅要烘成百上斤的茶青,还要时刻盯着火,保持火头的高度。做茶的那几天,几乎不能睡觉,再加上整日的烟熏,双眼几乎每天都是肿的。

张笔清对做茶的艰辛有比较深的感触,再加上在茶山,交通闭塞,产业单一,未形规模化的完整产业链,茶农收入较少。“父亲也希望我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后来经过努力,张笔清考上了大学,去了福州,成为当时麻粟村学历最高的人。

虽然走出了大山,但是张笔清却未曾离开过茶行业,他的喜怒哀乐也全是因为茶。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市场的影响,正山小种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那时候茶叶不是很好卖,收入也非常低,张笔清不仅每年回家做茶,还把做好的茶叶帮家里拿出去售卖;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还在“肩挑背驮”地卖茶,这对张笔清来说是一根扎在心里的刺。同时,这也坚定了张笔清让外面世界认识麻粟、接受正山小种的信念。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饱经风雨的红茶又一次在危机中找到了机会。2005年金骏眉的诞生,在茶行业里引起了巨大反响,国内红茶再度迎来黄金时代。加之赤甘等新工艺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正山小种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好时代。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张笔清开始考虑要做一个茶叶品牌,希望将正山小种红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我小时候在山上度过,如果不走出这个大山的话,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制茶师而已,就无法知道外面的世界;也没有机会能够把茶文化的传播做得更好。”

2006年12月,张笔清和几个朋友创办了武夷山市红天下茶业有限公司。红天下茶业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专业茶企。

十多年来,张笔清及其团队一直为推广“麻粟”品牌,进行不断地探索;通过多年的努力,红天下茶业创立了“麻粟正山红”品牌,“我们也想通过这个品牌来打响正山小种红茶,让世界重新认识麻粟。”

2016年,由张笔清亲制的一款麻粟正山红,入藏中国茶叶博物馆,这是正山小种首次被送入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对保护正山小种传统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薪传不辍 做健康茶

性格包容的张笔清认为,茶道精神应该是倡导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祖辈六代采茶做茶,“手手相传”二百余年。跟茶接触五十余载,对张笔清来说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韧性,“这种韧性促使我继续把传统制茶工艺传承下去,并将茶文化传播开来。”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张笔清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积极创新,打造了正山小种红茶体验馆,开启红茶探源之旅,全面展示红茶文化。

为了让非遗文化更长久的流传,张笔清努力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立起参观、培训、品种保护、研发、山茶管理和规划等方面的链条。

茶,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也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红天下茶业的企业文化是改变贵茶叶的奢侈品属性,要做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的茶。“我们的理念就是要做好茶,做健康茶。所谓好茶就是要提升茶的品质,因为茶是饮品,一定是要健康的;还要做大众都能喝得起的茶。”

基于现在经济平稳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张笔清对茶文化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红天下茶业也一定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

在谈到企业发展目标时,张笔清表示,“我们给企业定的目标是三到五年达到一个亿的规模。”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经过十三载,我们希望能够披荆斩棘,继而有更好的社会效益,以及更好的市场反应。”张笔清表示,“这几年无论遇到什么风雨,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这也是一种韧性的体现。”

第  1  2 
上一条:王辉荣:好茶自己会说话 乡村振兴有盼头
下一条:李方顺:打造“圳品”茶叶,直接与世界标准接轨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