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咯~”
5月16日上午10时18分,武夷山,桐木关,麻粟村,30棵树龄达300年的老茶树开采仪式正在举行。
张笔清站在1400米海拔的麻粟茶山上,与茶农齐声高喊。在号子的节奏声中,茶芽在采茶工的的手里“旋转”“舞动”,在完成自然生息的使命之后,它们即将迎来质变的重生。
世代传承 茶根深种
十三年前,张笔清告别了城里的生活和工作,毅然回到出生地麻粟村,这个坐落于1400米海拔的茶山,创立了武夷山市红天下茶业有限公司,继续将祖辈的制茶技艺传承下去,并创立了“麻粟正山红”品牌。去年红天下茶业的销售额超5000万,基地总面积达3000多亩,产品年产量达8万斤。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武夷山市红天下茶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笔清1964年出生于武夷山桐木关麻粟,他从小与大山一起,见证了正山小种红茶的四季流转;大山也见证了兴衰起伏中武夷茶和武夷人的坚毅韧性。

武夷山市红天下茶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笔清做客新华网新华网王高领 摄
因茶而盛。今天的武夷山兼有“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以及“乌龙茶的发源地”双重桂冠,相应的“武夷茶”也包括两种茶:一是产于武夷山上游桐木自然保护区的正山小种红茶,一是产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内的武夷岩茶。我们所熟知的“大红袍”则被称为武夷山茶十大名枞之首,是乌龙茶中的极品。而桐木关出产的红茶四百多年前就走出国门,远渡荷兰和英国等国家,掀起了世界红茶消费的浪潮,并引领了下午茶风尚。
张笔清世代所在麻粟是桐木自然保护区内海拔最高的村子。麻粟的高海拔、日照、土壤条件等纯净的大自然孕育出了原生态的高山红茶——正山小种红茶,世界红茶的鼻祖。
正山小种独特的制茶技艺,离不开养育它的水土,更离不开世代坚守的茶人,张笔清的祖辈六代,一直从事茶叶种植和制作,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并熟练掌握了正山小种的传统制作技艺。
“我的学茶生涯大概是从半岁开始的”,出生于正月的张笔清笑称。据家里人说,张笔清从不会说话走路就开始在茶篓里,受到茶香的熏陶了。
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麻粟的茶山上留下了张笔清童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
麻粟作为最好的正山小种产区之一,这里世代都以做茶为生,每年只人工采摘一季春料,演绎并传承着正山小种醇厚的高山韵味。
据张笔清介绍,麻粟有四百多年的茶叶史。数百年来,这个偏僻的高山小村庄从未冷清过。茶青最佳的采摘时间一般都固定在5月中上旬,每年四到六月份的制茶季,外出的村民纷纷回到村中赶制红茶,远道而来的采茶工也会加入到茶山的忙碌之中。即使是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张笔清在每年制茶季节,也都会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采茶做茶。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