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园 新华网 丁凝 摄
新华网昆明5月20日电(詹晶晶 丁凝)在云南普洱有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每天都与茶树打交道,只要提起茶就滔滔不绝,他就是被称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台地茶之父”的肖时英。肖时英曾在云南省普洱市茶树良种场任技术室主任,现为云南时木茶厂负责人。
几十年扎根云南的经历,让这位生于湖南新化的“外省人”,“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云南人。在六十余年的时间内,肖时英共培育了七个普洱茶良种。同时,他还积极开展茶树生态种植的系统性研究和模式创新,相关技术在云南全省推广。几十年来,肖时英的研究和实践为普洱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条路径,某种程度上也是云南普洱茶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家级立体茶园标准化示范区。 新华网 丁凝 摄
为发展现代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是武汉大学毕业的,当年我们是自愿来云南做大叶种茶,因为我很喜欢。”提起茶叶,肖时英就有说不完的话。
1953年武汉大学毕业后,肖时英不远万里来到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勐海基地从事茶叶科研工作。在勐海期间,他和爱人张木兰为解决茶树繁育茶籽不足的问题,先后开展了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茶树高位压条等多种繁殖方法试验,经过多年试验摸索,试验成功“以苗育苗”的扦插新方法,使云南大叶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解决了云南大叶茶扦插不易发根的难题,为选育茶叶良种创造了条件,为云南大叶种成功应用扦插技术发展现代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肖时英和他的爱人张木兰专注一件事,那就是为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多年来,先后选育出了“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云梅”“云瑰”“木兰一号”等多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云南大叶种茶树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奠定了基础。
1987年“云抗10号”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现已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园。同时,肖时英还致力于茶树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创制良种名优茶,众多茶农从中受益增产增收。

肖时英接受采访。 新华网 丁凝 摄
首创新型“立体生态茶园”生产模式
1992年,退休后的肖时英又和妻子自掏腰包,在思茅区大寨租赁土地130多亩作为“试验田”,开展茶树生态种植的系统性研究和模式创新,先后完成立体茶园开垦、多品种组合种植、茶树不同修剪方法、茶园间种林木、茶园铺草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控等多种试验研究,首创了新型“立体生态茶园”绿色茶园生产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茶叶“丰产不丰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使茶叶产量提高了近一倍。截止2017年12月,在云南全省的技术推广应用229.66万亩。
肖时英说:“过去种植茶叶依靠化肥农药,现在我们不靠化肥农药了,通过二十多年的实验,现在用有机肥来改良土壤。”
肖时英介绍,自然界都有一定的规律,比如鸡能吃害虫,因此在不施用农药的情况下,也能利用这些规律有效控制,形成生态的平衡。“我们过多使用农药,就把天敌也杀死了,也会造成虫子抵抗力越来越强,同时化肥农药的减少,也能减少环境的污染。”
为了让肖时英的研究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普洱市各个县派专人跟肖时英学习茶叶种植,甚至是加工等技术。今年55岁的景谷县干海古茶园负责人徐丕兰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11月我就来了,我家有70亩古茶树,主要是在加工发酵环节还需要学习,因为这个环节弄不好,茶叶生涩味就会重。”徐丕兰对记者说,她不仅将学习到的东西带回县里,同时还会把当地茶农的一些疑惑带回来请教肖时英。

肖时英居住的小院里有许多关于茶文化的名人名言,还种植了一些茶叶植株作为研究。 新华网 丁凝 摄
普洱茶的生态有机之路
采访过程中,肖时英提到最多的词汇就是生态,“现在国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我们也是在这样的发展理念引导下建设茶园的。”肖时英说。
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云南省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
而这种理念近年来也在普洱茶产业发展中得到了体现。近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普洱茶也向更多的企业家和消费者展示了它的优势。普洱市委书记卫星介绍,普洱市因茶而兴、因茶而名,用茶和世界对话,通过茶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

肖时英在茶园中,谈起茶叶滔滔不绝。 新华网 丁凝 摄
“近年来,普洱市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平台,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卫星说。
近年来,普洱市在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进程中,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坚持标准引领,严格种植标准、采摘标准、加工标准、仓储物流标准,用标准确保品质、塑造品牌。坚持“高端精品”和“大众大量”两条腿走路,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庄园、抓整合、抓“互联网+”,成功推出了景迈山、普洱山、凤凰山三座古茶山普洱茶品牌。
卫星介绍,目前普洱市的普洱茶产品实现了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和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的“四有四可”,每一饼茶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履历表”,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这饼茶的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执行标准和质检报告,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目前,普洱市获得有机认证企业数、证书数均居云南省第一,茶叶、咖啡等一大批安全优质、健康养生的农产品成为了普洱‘代名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卫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