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客新茶人的变革之路——专访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茶人-中国好茶网
茶人茶事 - 茶人 - 老茶客新茶人的变革之路——专访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
老茶客新茶人的变革之路——专访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
 
茶人  加入时间:2018/5/10 8:14:05     点击:7129


  “两年过去了,品牌名还没确定;三年过去了,产品还没做出来;一个亿快花

  完了,还没开始卖。我们甚至做好了六年不盈利的准备。”在小罐茶北京总部的茶室里,杜国楹一句话轻描淡写,却道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无人解”的感慨。

  在杜国楹不知疲倦地讲了整整四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说:“茶行业,是我创业的终极梦想。”

  用消费品思维做茶

  杜国楹在商海拼搏了20余年,喝茶这个爱好也伴随着他整个创业史,可当跟我们聊起茶的时候,他依然说自己不太懂茶。传统茶企将品茶定位为高高在上的文化产品,在中式茶局上,宾客以能说上几句专业的评语为傲。但让所有消费者都沿袭传统“高雅”而繁琐的的喝茶仪式,在今日无疑是天方夜谭。

  “不能因为我想喝口好茶,就必须变成一个茶专家吧?”杜国楹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他决定创立小罐茶品牌,试图重新定义消费者对中国茶的认知。

  “以消费品思维做茶。”杜国楹这样描述他“闯”入茶行业的逻辑。杜国楹认为,传统茶行业分成两个极端:一种是把茶作为农产品,没有标准;另一种是把茶当作“文化产品”卖,搞得太高深,不接地气。小罐茶应该以消费品的思维去开发茶产品,为消费者降低消费好茶的门槛,让消费者无需懂茶,也能简单方便喝到真正的好茶。

  针对茶叶市场一直存在的“买的时候分不出好坏、喝的时候程序太复杂、送的时候不好界定价值”三大消费痛点,小罐茶联手非遗“制茶大师”,坚持原产地原料和传统工艺,让大师用他们的经验和技艺为小罐茶的产品把关,也为消费者提出了“小罐茶大师作”的认知标准。

  “认知的标准化要靠产品的标准化来支撑。”杜国楹说。小罐茶铝罐包装,每罐4克,一罐一泡,不同品类的茶价格一致且公开透明,甚至线下门店也都以统一的形象装修,这些都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建立对品牌的标准化认知。

  自诞生之初,杜国楹就将“现代派中国茶”作为产品定位,以国际化的视角和标准,引入国内外优质资源和人才。就像一根火柴,小罐茶擦亮了茶行业变革的火花。而很快,星星之火,便已燎原。

  贯通整合全产业链

  中国茶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让茶叶消费占据了大宗农产品和高端文化品两个极端,而作为大众消费品的茶叶市场近乎空缺。只有横向打破地域的限制,扩充茶叶品类和源头,才能满足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市场化和有规模的产业化。

  要改变茶行业的“潜规则”,就必须进行全产业链的变革,优化产品、提升体验,增加服务,整合资源,一个都不能少。

  在市场的创新验证成功后,相比传统茶行业从茶园、工厂、市场的导入模式,杜国楹再次突破常规“反向操作”,由市场入手,布局工厂、整合茶园,开始对茶行业价值链的重新设计。

  2017年底,小罐茶在黄山投资15亿元,开建现代化智能工厂。“如果我们不推动整个茶产业参与到现代化的进程中,最直接的后果是,我们没有好茶可用。所以,投资上游,是为了让行业建立更高的标准,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不用懂茶都能买到好茶。”杜国楹如此解释小罐茶黄山中央工厂的建设初衷。

  此外,小罐茶还将以资本运作方式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通过参股、控股甚至全资收购的方式,让“大师”变成事业合伙人。同时,为满足未来供应链需求,还将用资本杠杆撬动茶园,对中国八大产茶基地的上游资源进行整合,探索构建生态有机茶园体系,并以此实现用更高的标准推动整个上游体系的现代化管理。

  杜国楹认为,企业对好原料的需求越大,上游供应链的茶农就越有积极性种植生态好茶,并能获得更多收入。而消费者也可以获得更高品质和更安全的茶产品。这样的企业,有效地实现了价值循环,与国家正在推进的供给侧改革不谋而合。

第  1  2 
上一条:福建安溪茶人高建国:做茶如做人,茶品即人品
下一条:新一代茶人,要让年轻人爱喝中国茶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