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茶,原产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村。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庄灿彰撰《安溪茶业调查》称:“此种茶发现于60年前(约1870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曰圆醒种,另名本山种,盖尧阳人指为尧阳由所产者”。香高味醇,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似。该茶于1984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在安溪栽培面积达1.6万多亩,居全县第三位,为县内四大当家良种之一。主产于西坪、虎邱、蓬莱、尚卿、长坑、芦田等乡镇,并先后传播到闽南、闽中等部分乌龙茶区。
本山茶,也是无性系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牙种,树姿开张,枝条斜生,分枝细密,叶型椭圆稍长,叶薄质脆,叶片稍内卷,叶缘波浪明显,叶齿大小不均,牙密而且细长,和铁观音有点相似,品质较优,有观音弟弟之称,系安溪四大名茶之一。毛茶外形和观音也很像,因此有不少商家以本山代替铁观音,欺骗消费者。
本山茶是闽南乌龙茶的一个特色品种,与铁观音颇为接近,本山品种制出的乌龙茶,品质上佳者有近似于观音的茶香,但强度明显弱;茶汤口感也有些类似观音,素有 “本山王、观音水”和“本山韵”一说,正因为本山与观音的类似性、使得本山常被当作观音出售,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要正确区分本山与观音都是非常困难的。经过我们详细的观察,发现本山与观音并非绝对不可区分,且从外观上有其规律所在。
特别说明一下:如果是毛茶,本山的茶梗细而长,由于做工的原因,本山茶梗会出现“肉断皮不断的”现象,产生茶梗一节一节的,很像竹子的杆,因此,本山梗有“竹子节”的俗称,而铁观音,则一折即断,而且横截面相当整齐,像用刀子砍过的一样,而本山,你怎么折,那个横截面都会有“胡须”。另,铁观音的锯齿很钝,而且不规则,本山的锯齿相对较尖锐,较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