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是如此,植物更是如此。
建瓯水仙茶的特性,是因为这里的土壤、水质、气候等自然环境所造就,它叶形肥壮、色泽绿褐、叶面油润、叶基主脉宽扁。经过摇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后,外形条索紧结卷曲,有如“拐杖”“扁担”,其毛茶枝梗呈四方梗,色泽乌绿带黄,似香蕉色,故“三节色”明显。冲泡后的茶汤,色呈橙黄或金黄,茶水清澈,香气四溢。
也是因为建瓯的水仙茶,让汪建华把一生中最宝贵的46年献给了它。即使到了已经是“老人”的现在,他依旧经常要到海拔近千米的茶山,看看茶园、摸摸润叶、闻闻茶香。
眼前的300多亩高山茶园,或许是汪建华人生的“一亩三分地”。他不想“做强做大”,不再增加茶园面积,不再追求产量,不再参加任何评奖比赛,只想让他的茶叶越来越“精致”。
不知古人为什么都说“茶禅一味”,这也许是因为茶的寓意是“放下”,小憩片刻,享受闲适,暗合禅意的“舍弃”。前几年,当地政府主动批给他200亩茶山指标,但他却将指标让给了当地村民。这或许是他的“宁静淡泊”,也或许才是他的“无以致远”的禅悟。
五
汪建华有一个女儿,女儿在厦门工作,在厦门结婚成家。有了小外孙后,妻子就到了厦门帮助带孩子,只有到了茶叶采摘季节才回到建瓯帮忙,平日里,家里就剩汪建华一人。
今年的茶叶采摘季节,妻子却没有回来,因为妻子当过老师,现在她要为孩子辅导功课。早已习惯“孤独”的汪建华并没有感到不适,他觉得一家人里,只要他一人做茶就可以了,所以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孩子传承自己的手艺,而是把手艺传承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走上幸福的道路。
……
五月的天气,忽而晴空万里,忽而云雾缭绕。
汪建华走进自己的高山茶园,望着成排成行的水仙茶叶,心情格外舒坦,因为他能感觉到这些郁郁葱葱的生灵,享受着阳光,吸吮着云雾,快乐地伸展着枝芽。
面对千百年的建瓯水仙茶,自己能成为传承者之一,心满意足了。 第 1 2 3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