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是茶叶大国,福建是茶叶大省,历史上建州府又是福建茶叶制作的中心。有史料记载,在很长的时间里,闽江流域的茶叶原料(毛茶)最终都汇聚到建瓯,再由此地制茶师精制后发往全国,因此建瓯积蓄着许多制茶工匠,制茶不仅是一种民风,也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
正是由于这样的环境熏陶,汪建华在制茶上坚守水仙茶的原生态,将茶叶的“甘、醇、鲜、滑”拿捏得恰到好处,让香气纯正、舌齿清甘,充分展现水仙茶的朴实美、厚实感。
不可否认,茶叶行业中存在“炒作”,华而不实的“包装”大行其道,所谓的“天价”茶叶赚的都是一些噱头。坚守“本土”的汪建华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那些“华丽”的香型、由“清”变“青”的汤色,不过是飘忽的云烟,人们最终都会回归本性,就如“宴席不能天天吃,最终还是米饭最实在”一样,对茶叶的认知,也会回到本来。
果不其然,经历了各种“靓”茶的炒作后,人们都回归了理性,闽北的乌龙茶成为了市场主流,建瓯水仙茶的朴实、幽兰、顺滑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熟悉汪建华的人,以为此时的他可以凭借“水仙茶王”影响力,赚得“锅满盆满”。其实不然,虽然现在的水仙茶利润比过去高了许多,但汪建华认为这也是价值的体现,毕竟各项生产成本都在涨价。他坚信,价格虚高对水仙茶长远发展有害而无利。 第 1 2 3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