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茶业 > 文章 当前位置: 资讯茶业 > 文章

一片茶叶,撬动一个绿色产业

时间:2021-12-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南平物华天宝,宜种茶、出好茶,被誉为“红茶祖地”“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是中国茶类最为齐全的茶产区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来闽考察,实地察看了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提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南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南平市政协迅速组成课题组,寻求“三茶统筹”发展的现实路径。政协委员深入武夷山、政和、建瓯开展调研,前往福安、福鼎、安溪和四川、云南等地学习考察,并听取市直有关部门情况介绍,先后召开9次碰头会。


  课题组的政协委员们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建言献策:


  打造交易集散平台、资本转化平台、质量监管平台、科技支撑平台“四个平台”,建设世界级茶都;


  坚持着力龙头培育、着力延链补链、着力市场导向、着力联盟构建,推动全链式发展;


  强化绿色生态、强化市场监管、强化技术扶持、强化理念创新,提升市场公信力;


  聚焦示范带动、聚焦茶旅融合、聚焦智慧引领、聚焦闽北茶事,助力多业态融合;


  实施专班责任措施、规划细化措施、项目推进措施、政策落地措施,推进工作具体化;


  ……


  市政协主席林斌提出,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践行“两山”理论的高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创新实践、点绿成金;立足南平实际,在“融”字上下功夫,以文化赋魂,以科技赋力,为茶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扶持龙头企业,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坚持、巩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利益共享模式,保障农民在“三茶”融合中的红利。


  一片茶叶,一抹茶香,正在撬动一个绿色朝阳产业。


  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61.8万亩,占全省18.1%;毛茶总产量7.9万吨,占全省17.2%;毛茶产值41亿元,占全省17.3%。已建立全国茶叶标准园示范基地11个,建设生态茶园约40万余亩,建立国家级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1个。


  全市工商注册茶叶企业6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茶企7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规上茶企加工产值96亿元;全市约80%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茶叶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以武夷山为核心的武夷岩茶产业获批全省首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建阳、建瓯等地。2021年,武夷岩茶品牌价值710.54亿元,连续5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2名。


  我市还打造了“中华茶博园”“万里茶道起点”“香江茗苑”“白圳小镇”“龙源茶庄园”等观茶景、赏茶礼、品茶味、游茶园的茶文旅相关项目,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健康养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产业等跨界融合发展。


  随着中国(武夷)“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高峰会成功举办,我市出台了《南平市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前,《南平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正在完善中,《南平市建设生态茶园三年行动计划》已启动……一个国家级“三茶”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崭露头角。


  茶叶实实在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好山好水育好茶。写好“三茶”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就是要根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做优茶品质;坚持市场导向,打响茶品牌;坚持传承创新,弘扬茶文化。“我们要着力构建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的发展大格局,让这一杯闽北好茶,努力涵养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减贫富民和食养健康,从而跨越历史、超越国界,在全世界散发出浓郁茶香茶韵。”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春晖在转化落实政协委员的建议时这样展望“三茶”统筹发展。

上一篇:科学角度告诉你:茶为什么会回甘?

下一篇:让茶亮相第三届财税科技产业峰会 纯正茶香伴财经精英把脉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闽ICP备07500721号  |   QQ:3309388110  |  地址:福建省  |  电话:13459508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