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首次系统阐释小罐茶: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茶-罐茶-中国好茶网
茶叶资讯 - 罐茶 - 创始人首次系统阐释小罐茶: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茶
创始人首次系统阐释小罐茶: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茶
 
罐茶  加入时间:2018/1/5 10:02:03     点击:14708

“我们要做现代的茶,科学的茶,健康的茶,这是世界的中国茶”

基于对茶的认知和中国茶行业的现状,小罐茶要如何去做呢?

我们先看一下茶叶消费的三个场景:买、喝、送,就是这三个场景,几乎没有第四个。买的时候有困惑:你去马连道街头的茶叶店,两三百块钱一斤的茶可能选择起来比较吃力,要非常小心,因为很难鉴别,也没有专门的判断标准;喝的时候不方便:我们在广东潮汕地区、福建地区发现大量地方都有茶摊,可是在北京有几个人在摆茶摊?实际上,大量的人需要喝茶,可到底怎么喝是个问题;送的时候不清晰:送条烟、送瓶酒,送任何一个礼品几乎都有明确的价格,可是送包茶,尤其是用牛皮纸包了一包,是五百?五千?还是5万?并不知道。没有清晰价格标签,所以我们说这三个场景实际上存在三个痛点。

怎么去解决?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加减法。加什么,减什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还原茶叶真相。我们希望消费者离真相更近,而不是让消费者离真相更远。茶、茶具、茶文化所有这些东西我们加减法怎么去做?

茶叶面对的是众多不懂行业的消费者,给他更多的选择就是没有选择。我们要减去更多的选择,缩小选择的范围,这是品牌厂商以专业性为消费者做出的选择。所以,要把重量、价格、包装等进行统一。第二是关于茶文化。太多传统的东西,太多的烦琐要变得现代一些。我们要把茶具变得现代一些,把茶文化变得更接地气一些,让它与我们的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做一个充分的结合。

此外,目标客户的定位要清晰。将所有人都作为目标客户,这不是品牌的做法,品牌的做法一定是要锁定目标用户。不可能老板是你的客户、广场舞大妈也是你的客户、出租车司机也是你的客户,我觉得这不可以,所以,我们必须减去对更多目标客户的选择。

所以我们说,物质的茶产品要标准化,文化的茶要生活化,要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场景结合,非要把上千年前古人的喝法搬到现代的生活场景当中,我们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有没有这样做的人?有!可不可以?可以!但这绝不应该是主流。茶文化一定要与时俱进。

我们是一家商业公司。商业的茶就是要品牌化,这是我们推崇的。我们看一看中国的红木、中国的饮食、中国的茶、中国的中医几乎都是一个套路。没有标准,靠的是经验。经验当然重要,但是必须要把它归拢到科学的轨道来。所以我们要做现代的茶,科学的茶,健康的茶,这是世界的中国茶。

所以大家看到了小罐,小罐仅仅是一个形式,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是标准化的思考,为什么要做一个罐?因为我们要把所有的认知标准建立起来。

小罐茶第一个筹备期用了四年,到三年半的时候,才诞生了“小罐茶·大师作”这六个字。为什么?因为不知道茶叶公司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品牌,不知道做什么样的包装。所以我们官网上讲,花三年时间制作小罐的时候,有人说这帮人脑袋被驴踢了,一个破罐子做了三年,花了500万。以前弄一个大罐子,不管谁来都抓一把,这存在卫生问题,我们要改变这个现象。但用什么方式来改变,开始并不知道。我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讨,仅设计稿就做了两年多。

茶叶如何做到价格统一呢,茉莉花茶和普洱茶的价格怎么能一样呢?我们所说的统一是在同一个品类上把价格统一。在大概跑了三年的时间后,我自己做了这样一个结论:有三个因素会影响茶叶成本。第一是产地的稀缺性。我们要喝西湖龙井还是龙井,价格差了一两倍,甚至两三倍。这就涉及到核心产区的问题。第二是采摘的标准。很多人喝过毛尖,不管是贵州的还是河南的信阳毛尖,还有今天大家喝到的金骏眉,一斤茶大概6500个芽头,都是采茶工一个一个采下来的,亩产最多八斤,而铁观音亩产可以达到50至100斤,是一芽三叶,一芽两叶。所以说产能差异是巨大的,越是芽尖的茶,理论上越贵。采摘的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为采摘越往芽头走,产量越低,成本一定越高。第三个是工艺的复杂程度。白茶工艺非常简单,绿茶工艺也很简单。而大红袍,5月份开始做,9月份才上市,其中的三四个月每个月要焙一次火,后期的工艺比较复杂,对专业的要求也就非常的高。从这三个维度去评价茶,就能快速识别它的成本是不是高的离谱。

第  1  2  3  4  5  6  7 
上一条:小罐茶“质”地有声 15亿投建黄山新工厂
下一条:从8848到小罐茶 杜国楹能不能摘掉“营销大师”帽子杜国楹背背佳8848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