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莺山有一个传说,最早是叫白鹰山,常有白色的鹰在此栖息,宛若一树树的白花,因此被称为白鹰山,但“鹰”经常啄食村民的家禽,发生了人鹰之战。后来当地人把“鹰”改为了“莺”,白鹰也便慢慢地消失了。“白莺”是会唱歌的,于是,白莺山上,人、莺、茶也便开始出现了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像。
【地理位置】
白莺山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000米,东西横距1.6千米。
【白莺山气候环境】
位置:北纬24°17′—24°39′,东经100°19′—100°21′
海拔:1800米——2300米之间
地势:南北纵距6公里,东西横距1.6公里
水系:东面澜沧江,西面安乐河(罗扎河支流)
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
年降水量:1252毫米
霜期:农历9、10、11、12、1、2
雾期:四季有雾,其中农历4、5、6、7、8月较为明显
白莺山所处的澜沧江中游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今天普洱茶生产原茶-------云南大叶茶的在种植腹地。这里水量充沛,土壤细腻,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是云南大叶茶种植生长的最佳环境。
【白莺山茶树资源】
白莺山古树茶园方圆20平方公里,以自然树木稀疏分布,树龄最老的在2400年以上,树龄在百年以上的便逾万株。这些古茶树,有的如团似球,有的冠如华盖,有的郁郁苍天,让人叹为观止。
在白莺山古茶园,36个自然村镶嵌在千亩古茶园中。村中有古茶,村边种古茶,田边地角皆古茶,满山遍野是古茶,树型巨大,枝叶茂盛。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是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白莺山的茶文化价值】
“古老的茶农”
白莺山位于“忙怀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区,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繁衍生息了,而这,一直也正是古濮人活动的重要区域。
濮人正是今天生活在澜沧江中下游的佤族、布朗族、德昂族。他们是茶最早的种植者和茶文化的传播者。
今天,生活在白莺山一带的布朗族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农”。
“禅茶一味”
白莺山立有中国书法大家沈鹏先生书写的“中国佛茶圣地”碑文。茶和佛有缘,自古就有“禅茶一味”之说,一禅一茶,两种文化,有相无相,不即不离。僧家敬佛、坐禅、念经、会友终日离不得茶,因而依山建寺,依寺种茶,早成古风。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佛禅宗大师,同时也是茶茗大师,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中,有数不尽的佛茶佳话。
现在的白莺山,竟然生长有二十几种古茶树,其中有十几种今天仍无法说明其名称,可以说,白莺山古茶园,既是云南现存最大古佛茶圣地,也是十分珍贵的古茶树基因库。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