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价格做到双放心,这对于茶行业来说,似乎很难做到,但小罐茶做到了,杜国楹的小罐茶,由中国8位制茶泰斗坐镇,为中国好茶立下了标准,8位泰斗级制茶大师背书8大产地茶,坚持统一等级和统一价格,小罐充氮包装,一罐一泡便携简单……

精准的定位和标准化的产品,让小罐茶快速崛起。作为"革新了传统的传统茶",小罐茶在传统茶行业引起的反响就像一条鲶鱼砸入几百年平静池塘里,不,是大鲨鱼。它改变了产品形态,突破了一直以来茶作为农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思维惯性,重新定义了茶与消费者,与采购商、渠道商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上游茶农的收入,小罐茶还把商店开到一线商场,店面设计找的是苹果商店的设计师Tim Kobe,年轻、现代。
杜国楹说,为了做小罐茶,他用了四年,找到好茶,做好设计,一片茶叶还没卖出就花了七千万。仅仅是翻遍全中国的所有茶产地,就翻了三年。
那么,杜国楹为什么要做小罐茶呢?这都是因为中国茶业的现状引发了杜国楹的创新,消费者端,在80、90后心中,传统茶是老土的象征:北京中关村的创业家们喜欢和创投约在咖啡馆而不是茶馆--他们不会将社交饮品选为传统茶,后者"太没有时代精神了"、"慢悠悠的功夫茶太事儿了"。
市场端,茶行业的庞大与农业化也充满矛盾。茶叶在中国的年销售额达3600亿元,销售量230万吨,市场庞大;但是,"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第一品牌天福茗茶15亿,不足整个市场的0.5%;前100名份额合计不到行业10%,品牌集中度非常之低。传统消费三大件"烟酒茶"中,只有茶不受政策限制。但是烟有中华,酒有茅台,茶呢?它滞留在农产品,更多是产地符号,而非商业品牌。
小罐茶的立意正源自此。做更加符合现代中国文化的传统茶,做年轻群体、新贵能够接受--自用和馈赠都很舒服的"现代派中国茶"。3600亿的市场,有足够的空间和动力,让改变发生。
于是,问题来了:这么好的市场,怎么只有小罐茶想到了?怎么只有杜国楹这个门外汉摸清楚了?那些在传统茶耕耘了好几辈人的茶界大佬怎么不做?如果市场真这么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怎么没有一个创新传统茶品牌出现?
杜国楹给出了答案。
茶行业非常特殊:它的产业链长且复杂,上游是农业、中游是工业、下游是商业。要实现对茶的真正创新,最终必然是对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改造。"适逢其时,如果再往前推十年,甚至五年,我都无法做这个项目。"他说,在产业升级"把农产品变为现代商业品","把茶做成消费品"的过程中,产品端、供应链、营销端,缺一不可。
而杜国楹所要做的不仅是好茶,他还要让小罐茶形成标准化,产品必须统一定价,让产品更简单,减少消费者的选择困扰,杜国楹表示:“ 我必须在各种要素下寻求一个最好的平衡,化繁为简,最终造就产品是统一重量、统一等级、统一品质、统一价格。而消费者最终记住的,也是这个'统一'。"能在标准混乱的茶行业,给消费者标准化、安全的选择,这就是从农产品到现代化消费品的升级。”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茶有品类,有名茶,但却没有名牌,是中国茶业人一直以来的一个心结,小罐茶的出现,无疑为中国的茶行业注入了一泓清泉,带来了活力,相信在小罐茶的带领下,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茶品牌崛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