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论|“老朽”中国茶业的现代化和年轻化-新闻-中国好茶网
茶企新闻 - 新闻 - 茶论|“老朽”中国茶业的现代化和年轻化
茶论|“老朽”中国茶业的现代化和年轻化
 
新闻  加入时间:2018/8/22 8:22:48     点击:7028


中国茶业为什么不好做?
中国茶业企业的状况完全可以用“一盘散沙”形容。许多茶企是家庭式的,没有大资本投入,很多企业一年营收就是几十万元到两三百万元。茶叶消费受地域影响大,每个地方都有不同饮茶习惯,比如北方普遍爱喝花茶,广东、福建爱喝乌龙茶,江浙地区爱喝绿茶,能够满足全国口味的茶很少。
据统计,目前只有天福茗茶(06868,HK)、龙润茶(02898,HK)两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没有一家在内地主板A股“喝茶”,只有少数实力稍强的茶业“取道”新三板寻觅资本融资。2016年8月9日,古树普洱茶生产企业中吉号(838212)挂牌成功,成为第11家与资本市场接轨的茶企。
即便是天福茗茶规模也相当有限。天福茗茶中报显示,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6.76亿元,排名第一的天福茗茶在精制茶行业占比仅1%。而在新三板茶企中,2017年收入过亿元的只有谢裕大(430370)和八马茶业。
中国茶业为什么做不好?
也许1:小农经济意识?是导致中国茶业不好做、做不好的深层心理因素;
也许2:传统文化所累?活在过去老祖宗的“贡茶”中,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古人先哲、皇族贵戚与企业拉上关系,不知道广大80、90后是怎么想的;
也许3:扶持政策?又成为压倒最后一棵市场化运营的稻草,要补贴不要市场;
也许4:人性关爱(注)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自嗨式产品和营销方式无法获得市场响应;
也许5:标准化?这个最基本的创新没有突破,除了立顿开创的标准化模式,中国茶人还没有找到另外的可能性
以自我为中心,关注消费者不足是目前茶企普遍存在的问题。这虽然是以“茶文化”为噱头的很多自恋的茶人的悲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自认为比客户更了解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样子,应该如何销售,以及应该具有什么用途……企业不是要改造顾客,而是要满足顾客。

中国茶业领域的创新者在做什么?
乡土乡亲
乡土乡亲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乡土乡亲是中国第一家透明溯源农业品牌,基于食品安全人人自危、有机绿色认证公信力缺失的中国现实,我们通过建立有底线、可执行、持续改善的生产标准和品控管理体系,联合全国各地靠谱的生态农场和农作艺术家,以自有品牌互联网零售和会员制宅配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对放心食物的需求。”
乡土乡亲主打“农药残留”这个痛点,对产品标准要求极为苛刻——中国茶叶的检测标准是25项,乡土乡亲提出198项检测,比国内足足多了100多项指标,而且由全世界最有名的检测机构SGS来做检测。

小罐茶
2017年,一则小罐茶的广告大片霸占了央视的屏幕,向来只分种类的茶行业从未如此用力打造一个品牌。伴随小罐茶互联网营销一同而来的是懂茶人的质疑。
小罐茶声称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八大名茶中最具代表性的8位泰斗级制茶大师,包括西湖龙井制茶大师戚国伟、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谢四十、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邹炳良等。

喜茶
喜茶来了,一样的褒贬不一。
有褒者,如汇金网,2017年3月28日文章《没喝过喜茶不打紧,不知道它为何火爆你就OUT了》描述了它的“疯狂”。
在贬者,如快刀三侠(ID:iyqkpd)2017-05-18文章《爆红背后喜茶的“慢性自杀”》却认为喜茶在上演“自杀”。文章提出如下5个理由:
1.脆弱的产品护城河。2.排队是一个危险信号。3.饥饿营销究竟是谁饿得慌?4.过度营销,小心惹火上身。5.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最后文章评说到:“一切脱离餐饮本质的创新都是耍流氓。”
……看来,无论是专业茶还是非茶业人士,都已经开始创新,都已经从一个切入点选择一个细分领域进行创新了,虽然很多创新也还在路上,也还难言模式一定成功。
第  1  2  3  4 
上一条:让更多人喝到大师茶,小罐茶解决非遗大师多年困惑
下一条:中国在澳大利亚举行茶推介会 宣传推广茶文化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