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楹+小罐茶,只为了你的一口好茶-管理-中国好茶网
茶企新闻 - 管理 - 杜国楹+小罐茶,只为了你的一口好茶
杜国楹+小罐茶,只为了你的一口好茶
 
管理  加入时间:2018/7/9 16:48:49     点击:11787

千年茶文化VS原始茶产业

爱喝茶的人都知道马连道,那是北京乃至全国闻名的茶城,汇聚了成千上万家茶企。这些茶企以几乎千篇一律的茶室、茶厅、茶台为基本布局,四周墙壁上放满了眼花缭乱的茶叶包装盒,再点缀些许茶文化典故,不同的仅在于店面的大小和装修的豪华程度。

不常逛茶城的人很难辨别孰优孰劣——每家店的销售人员都会告诉你,他家的茶源自哪里,品质如何优良,喝茶应当如何讲究,脸上的笑容也似曾相识,你很难知道自己的茶叶到底买得值不值;常去的人则有固定场所,他们对不太透明的茶叶价格习以为常,能够从熟悉的茶商手中拿到“好货”,但对于他不了解的茶种,同样也会十分纳闷。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十分费力了——茶叶的品种和工艺太复杂了,想要弄个大概明白,就得花个一年半载。对各类茶都能精通?这是行业专家都不敢打保票的事。

这就是千年茶文化下的茶产业现状,它仍处于原始发展阶段。茶叶种植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区,种植总规模非常大,依托茶叶生存的茶农也非常多。但这种规模基础并未孕育出强势的全国性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茶产业的各个环节极度分散,难以整合——

从品种来看,即使粗略划分,中国茶的细分品种也多达2000多种,更不要谈划分方法本身就很多样化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茶的SKU都太复杂,难以统一;

这还只是品种,加工工艺的区别同样复杂。茶人的加工工艺不同,储藏工艺不同,设备不同,地理气候不同……都会带来品质的差别;

茶叶的种植,至今仍然带有小农经济的明显色彩。全国各地小农竞相种茶的结果,是流通领域的极度分散。任何人都可以去到茶产区直接采购,但茶农们习惯了各自为政,采购方需要一家家去谈。这既增加了沟通成本,更不利于统一渠道的建立。渠道的多层次化带来流通成本的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采购商的拿货价也未必相同,价格难以透明化;

由于品种和工艺的复杂,中国茶的消费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一般人喝茶很难分出优劣差别,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知识不对称,喝茶的人要是不懂茶,很容易买到价高质次的茶品。这抬高了茶业消费的市场门槛,加剧了行业诞生强势品牌的难度。

这么难做的市场,为什么一定要去做?为什么是现在去做?凭什么杜国楹能做?

为什么一定要去做?本质上,杜国楹还是看好这个市场。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已凝练出深厚的茶文化,培养出广泛的喝茶用户群,而且生生不竭,每年数千亿元的市场需求不会突然消失。而且这个市场缺少强势品牌,集中度低,后来者有机会领先。

为什么是现在去做?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数千年来以农业为主业、以农民为主要人口的经济结构,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已明显瓦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传统农耕文明正在历史性地向多元化商业文明转变。诞生于农耕时代的茶产业,正在经历城市文明时代的转型。为了适应市民社会的快节奏、陌生化等趋势,传统的茶产业正在迎来变革,无非是谁来引领变革,谁来做这个传统行业的改造者而已。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对各行业的改造,也为古老的茶产业变革,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和升级工具。

凭什么杜国楹能做?杜国楹经历过多个行业,多次成功,其背后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譬如说作为茶产业的外行人,为了入行,杜国楹带领团队深入全国各核心产茶区,和茶农、茶企、茶专家、茶文化大师广泛交流,了解茶叶的种植、加工、流通、销售、消费情况,这一钻进去就是近四年时间。杜国楹称,前期在资金上的投入就有7000万。光以前期投入的时间而论,这个团队就撇清了只靠营销炒作挣快钱的投机嫌疑,入行的诚意是足够的;考虑到杜国楹为此投入的金钱,这个团队要做的,就一定不是小事。

1973年出生的杜国楹如今不过44岁,在多次成功的创业经历中,人们记住他最多的不是会做产品,而是会营销。对此他显然不以为然。刻薄点说,对于显而易见的成功案例,很多人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深入研究,看不透其中关键,只好归结于表面的炒作。小米如是,星巴克如是,小罐茶同样如是。

我们很有兴趣,对小罐茶的整体打法一探究竟。

第  1  2  3 
上一条:如何打开3600亿茶市场?小罐茶有诀窍
下一条:“茶商模式”爆发元年——最具颠覆性的业态呼之欲出
·路虽远 行则必至 杜国楹创新奋进做中国好茶
·小罐茶一年卖了20亿 杜国楹为何开心不起来?
·资本寒冬里,杜国楹这么烧钱,为什么?
·小罐茶为何屡创营销奇迹?杜国楹来为你揭秘!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