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3600亿茶市场?小罐茶有诀窍-管理-中国好茶网
茶企新闻 - 管理 - 如何打开3600亿茶市场?小罐茶有诀窍
如何打开3600亿茶市场?小罐茶有诀窍
 
管理  加入时间:2018/6/18 16:24:09     点击:13988

杜国楹和团队当初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营销的前端是产品。真正开始找原料,“把茶叶做成标准化产品”,就发现困难重重:

第一,好茶叶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70万家茶叶店,几乎供养着中国90%的茶叶消费者,消费者在超市买茶的是极少数,大部分都是在专卖店、茶城、社区店里买的,对于茶叶品质,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几乎每个店老板都有一套说辞。”为了让消费者更明白,小罐茶必须用更直接的方式展现品质。

刚开始想定位于“有机”,访专家、找茶原料产地后却发现,有机的标准、概念在中国相当模糊,对品质的加持力不足。这给杜国楹带来了许久的困顿。

一次,杜国楹寻访茶产地,“在武夷山一位大姐家看茶园,离开时偶然看到桌子上有块牌子:‘大红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作技艺传承人(以下简称非遗传承人)’”。“我们那个时候已经调研茶行业一年半了,才知道大部分中国名茶制作工艺,都有非遗传承人这个标准和评选称号。(笑)”深入调研,团队发现,这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非常有底气的,“含金量很高”。每位非遗传承人都是国家通过层层筛选认定的,来自每个知名茶品类,每种茶圈子相对较小,大家水平如何基本都心知肚明,所以一定是要服众才能被选上。

非遗传承人代表着国家对这个制茶技艺的最高认可,它可以成为一个好茶的标准。小罐茶团队又用了一年半时间,与不同茶种不同级别的非遗传承人沟通,“我们在挑他,他也在挑我们”,最终确定了八大产区的八位大师(非遗传承人),进行合作。这个合作既包括供应茶源,也包括更深层次的合作。

这才形成了“小罐茶,大师作”六个字。

第二,好茶叶的价格是什么?

小罐茶每罐4克,售价50元,折合6250元一斤。消费者可购买到10罐装、20罐装的礼盒。

为什么要让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滇红、普洱茶……等都同重同价?

杜国楹说所有产品必须统一定价,这才能够构成产品的“标准化”——这是他最坚持的东西,也是站在消费者角度的坚持,只有全部同价,才能让产品更简单、减少消费者的选择困扰。

这相当于把平衡成本的复杂工作留给了自己。影响茶叶价格的因素极多,最重要的三点是,第一,品种和产地的稀有性;第二,采摘的标准,只采芽头和采一芽两三叶成本差好几倍;第三,加工工艺的难度,大红袍用四个月才能从鲜叶成为干茶。

“我们按照价格倒推,去平衡每个茶种的原料价格。”杜国楹坦诚解释:“例如普洱,我不过分苛求名山头、不要老班章,但保证是三百年以上树龄的树。70%是芽头,顶级发酵工艺,口感干净清爽”。“我可以确保小罐茶每一个品种茶的原料在85-95分之间。”

“我必须在各种要素下寻求一个最好的平衡,化繁为简,最终造就产品是统一重量、统一等级、统一品质、统一价格。而消费者最终记住的,也是这个‘统一’。”能在标准混乱的茶行业,给消费者标准化、安全的选择,这就是从农产品到现代化消费品的升级。

供应链:变茶户为“富士康”,我是给股份的“苹果”

产品标准有了,但是随着小罐茶市场扩大,如何在小农经济、产地分散、制作方式不一的茶行业,持续获得优质原料,并且在保增长的同时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杜国楹的解决方案是:把手机行业的供应链分工带入茶行业,并且,已经开始了实践。

“我们之前和大师(非遗传承人)签署的是独家合作协议,他们按照我们的品质要求制作茶叶产品。今年,我们开始与大师做合资公司——由这家公司为小罐茶负责生产原料。”杜国楹解释:“例如大红袍,未来会成立武夷山的小罐茶公司,是小罐茶与大师的合资公司,大师占有股份并负责茶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小罐茶会派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管理。”有大师安心做茶,就像手机行业的“富士康”,小罐茶成了给股份的苹果;又有团队专业做品牌、卖茶,各司其职。杜国楹对小罐茶的设想,也包括对整个茶行业生态链的改造和升级,让这个行业更符合现代生产特征。“这个行业以前是没有分工的。”杜国楹介绍,小茶农只能卖茶给采购商;大茶农——无论他是三百万还是三千万的公司,都是家族一起种茶、卖茶,大部分是前店后厂、非常原始商业的状态。这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也是非常扭曲的,茶农往往只获得整个产业链非常少的利润。

“如果茶农迟迟得不到更好的收入,他们怎么可能不喷农药、不上化肥?今年,小罐茶收购原料的成本,比去年上浮了30%以上。”

为什么要将更多的利益分配给茶农,为什么要给“富士康”股份?

“你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利益分享机制,不能过分掠夺利益。当利益分配不公、利益链条脆弱,这个模式就不会持久,也没有生命力。”

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是:“现在,没有一家茶企,没有一个大师不愿意跟小罐茶合作。”

“这和小罐茶团队刚开始上山找茶时,真是天壤之别。”杜国楹感叹道。

这正是杜国楹把3C成熟产业思维带入传统茶行业的结果。

除了产业链分工的明晰化,推动产品的工业化、标准化也是小罐茶在做的事情。现在除了手工分拣,小罐茶还在研发新的工业设备,“要实现上游的工业化”。“我们已经跑通了一条全自动生产线,明年底要同时跑二十条。未来,我们也有可能变成一个重资产公司——这是我过去从未做过的事情。”在手机行业可以享受成熟行业分工的便利,但是在茶行业,杜国楹已经打算成为那个推动行业发展的“设计师”。

营销端:不懂茶也能喝好茶,喝茶也能有点酷

产品、供应链理顺,剩下的,就是产品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拥有不断扩展的市场——这才能让整个模式滚动起来。

对于中国市场的洞察、运作过“最接地气”的产品,杜国楹最不担心的,就是营销。

“有人说,小罐茶是靠广告‘砸起来的’。的确,我们投入了不少的广告费用,但是,有哪个消费品不投广告呢?而且在完全没有广告投放、没有官网、微博的情况下,2015年,我们在济南、重庆、北京开了三家店,做产品盲测。”

这是杜国楹从过去几十年不断跨行业创业甚至破产的经历中学到的:用小规模的市场测试来验证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感受,进而矫正产品和推广策略。

小罐茶改变了产品形态,突破了一直以来茶作为农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思维惯性,重新定义了茶与消费者,与采购商、渠道商的合作关系,提高了上游茶农的收入,还把商店开到一线商场,店面设计找的是苹果商店的设计师Tim Kobe,年轻、现代。

在这三家店,消费者对产品完全是零认知,被产品本身的“品质与颜值”所吸引。“在春节,也就是开店第三个月,单店销售额就到达三十万元了。”

“2015年时,我们就把未来三年的销售额目标都预测了,基本没有意外。”这个没有意外是指按照销售额,挺进中国茶品牌的前三名。上市伊始发展这么快,是因为茶的这部分消费需求——高品质、标准化、现代感、透明方便的自用或者送礼,在过去是没有被满足的。

在以用户体验思维做产品的基础上,后端启动以消费品思维做营销——前后配合,锦上添花,链条完美。

小罐茶市场中心总经理梅江向记者表示,在广告端,他们用了最擅长的高端生活杂志、航机杂志、央视及省级卫视内容广告及常规广告的投放形式,“邀请国内顶级团队制作广告片”。而公关成为口碑效应的引爆点:以目标人群为核心,当米其林大厨遇见中国茶、大红袍非遗传承人王顺明顶级大红袍品鉴会、茉莉花之夜音乐晚会等各种跨界活动频频举办。“我们希望让人看到,传统茶如何现代和时尚。”

现在,小罐茶的渠道分为两种业态:线下以高端商场例如北京SKP、翠微百货、成都乐天环球中心等为形象店和旗舰店,辅助其他商场店面,已经有240余家;线上以天猫店、京东店为核心。

在线下店,消费者人群集中在30岁到45岁左右的传统茶常规消费人群,自饮和送礼各占一半,男性居多;在线上天猫店,19岁到35岁的人群占到了将近70%。女性比男性还多一些,这样的人群画像超出了预期。

“未来,因为能够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我们会将全中国的烟酒店升级为烟酒茶店。而独立店面,也将以每月40家的速度增长,年底预计达到400-450家。”梅江表示。

切入产业链完全农产品化的茶行业,用现代化的商业联盟重新分配各层级利益,打造茶行业的“富士康”,最后打品牌——这是太精彩的一场商业模式变革。

杜国楹说,他要把在3C行业受的“憋屈”——供应链的不得掌控、跨国品牌的碾压、细分市场的有限——全部都在茶行业释放出来。“把茶从原始农产品解放到现代商业中的消费品,在各个链条合理分享利益的情况下,小罐茶成为中国茶的代表品牌。”

“做中国好茶,做好中国茶”,这是小罐茶团队的初心。不能让中国茶这样好的原料和市场白白浪费,不能让外国品牌蚕食中国市场,不能让“中国制造”代替“中国质造”。即便知道中国茶有庞大的空间,让创始人杜国楹能够一展拳脚,但也不可否认,这是一场庞大的赌注,值得投入人生下半场的全部专注。小罐茶的野心不仅仅是立足中国,更是放眼世界。但只有揭开中国茶文化的枷锁,让它融入到今天主流人群的生活场景当中去,才能机会重新走出国门。如果连年轻人都不能爱上茶,那更别指望它真正走向世界,更不可能让我们的传统功夫茶走进他们的生活。作为茶文化符号输出的不应只是中国的某个茶产地、某个地理标志,而是通过品牌来输出产品和文化。

第  1  2  3  4 
上一条:用创新驱动茶叶市场 小罐茶敢为人先!
下一条:杜国楹+小罐茶,只为了你的一口好茶
·茶企该如何打破“有名茶,无名牌”的桎梏?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