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类到品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中国茶行业植根于农业思维、地域为上的“有品类,无品牌”状况由来已久。品牌茶企的发育生成、成长塑造为什么这么难?究其原因,在于品牌的树立背后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和足够的坚守。一个品牌只有持续不断提供高标准的产品,才能持续获得消费者信任。企业有了品牌,不仅是给了消费者一个品质承诺,也是给自己一个坚守的责任。
小罐茶建立了品质的高标准,并非一劳永逸解决了品质问题。相反,倒是开启了品质追求的漫漫征途。因为达到并维持标准,并非易事。还以采摘为例,富溪乡是多山地区,零散分布的茶园对看客来说可能是种风景,对茶农来说却是艰辛的体力劳动。茶农江大姐告诉记者,为了采到清明节前最好的嫩芽,她经常需要凌晨五点钟打着手电筒出发,爬一个多小时的山,去发现最好的毛峰。一天下来,江大姐能采到的符合小罐茶标准的原料少则几两,多则才一两斤。江大姐还表示,虽然采茶艰辛、标准高,但自己的采摘技能提高了,收入比以前还能增长20%左右。

如此费心采摘下来的茶叶,不过是最初的原料。从原料到干茶,还需要炒茶、烘茶、除杂等多道工序。重重工序后,4-5斤嫩芽可能才能制成一斤干茶,而在此基础上小罐茶还需精挑细选,平均下来,需要7-8斤鲜叶,才能加工精选出一斤符合小罐茶标准的干茶。小罐茶的每一罐茶里,都包含着从20余丛茶树采摘下来的约200颗嫩芽。小罐茶黄山毛峰制茶大师谢四十也对记者表示,以小罐茶对原料、工艺标准的严苛要求,背后其实意味的是高昂的成本,在小罐茶之前,他从未见过有企业这样做产品,成本太高了。
这从本质上体现出小罐茶对其品牌的清醒定位和极致呵护。一个定位高端的品牌,就意味着稳定优良的品质,意味着对消费者的质量承诺,意味着对企业而言是生命的信誉。事实上,一旦决心做品牌,小罐茶就不得不持续提供稳定而优质的茶品,不得不深耕行业。因为任何一款小罐茶的茶品,都代表着小罐茶的整体品牌形象,驱动着小罐茶追求每一罐茶叶的高品质。
在黄山小罐茶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和白色口罩的80多位挑茶工,正在埋头挑茶。她们挑完后,还有人负责筛查和复检,这是传统茶企鲜见的景象。而小罐茶独创了“挑茶工”这一工种,以巨大的人力成本,来保证茶叶的洁净度。“每一片装进小罐茶的叶子,都需要经过6道精选,平均下来,小罐茶每一斤茶,为了洁净度所付出的成本,大约在100元左右。”徐海玉说道。

为了体验挑茶工的工作,记者们也围坐在挑茶桌前,亲自体验如何挑茶。仅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已经有成员表示眼睛有酸涩感,需要休息一下才能继续。就是这样一个别人根本看不见,但却需要耗费巨大人力和时间的挑茶工序,成为了小罐茶80多位挑茶工的日常。
“挑茶工作真地很累,精神需要高度专注,眼睛要快,手上也要快。我是茶学专业毕业的,也了解很多其他茶企,负责任地说,小罐茶是我见过最干净的。”小罐茶生产中心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说,她的脸上掩饰不住对小罐茶的自豪。
采访期间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国内茶企普遍追求抢先生产春茶,以求抢占市场。但小罐茶的春茶上市时间却比一般企业要晚。因为其每一罐上市的茶叶,都需要复杂而严格的监测和审评程序。无论是3道农残检测还是6道精选,都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严格的工序保证了小罐茶的优良品质。虽然很多时候消费者可能未必看得出差别、品得出差异,但小罐茶这种宁愿牺牲销售也要保证品质,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依然坚守品质追求的企业基因,不仅夯实了小罐茶的品质基础,更为小罐茶熔铸了品质坚定、行稳致远的宏伟志向。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个品牌做大做强最坚实的底气。 第 1 2 3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