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区域公用品牌的崛起,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最为靓丽的风景,但在探索进程中,也存在种种困惑和思考:创建区域品牌的必要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农产品品质难以统一,标准化问题如何解决;作为公共品牌必然具有的“公地灾难”如何应对;品牌的命名、商标设计固然快速,但之后的传播却是“持久战”,又该如何施策? 在今年的海峡两岸茶博会上,一场“高端”斗茶赛和一场“亲民”的优质平价茶评比活动先后在武夷山举行。与此同时,由南平市政府等单位主办的“品牌力量·走进南平”暨中国茶叶产业集群品牌发展推进会在武夷山举行。这些活动分别从企业品牌、区域品牌、创新营销等不同角度,共同推进武夷茶的公共区域品牌建设迈入新时代。 推广平价茶 引导理性消费 “500元以内有好茶”,这是参加了优质平价茶评比活动后,不少群众和客商发出的感叹。评选金奖平价茶并进行拍卖,既是帮助本地茶企去库存的创新营销手段,也是武夷山市政府引导武夷茶理性消费的实在举措。“500元”,是指参与优质平价茶评比的样品,售价必须低于250元/公斤。活动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平价茶才是产量最大的武夷茶。 虽然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人气高涨,优质平价茶的评比活动同样人气很旺。“平价茶评比,我们更有兴趣来看看,毕竟老百姓日常能喝得起,这种活动对于我们选购茶叶具有指导意义。”有市民表示。 “我们举办优质平价茶评比,就是要引导武夷茶理性消费,让人人都喝得起好茶;引导茶企规范生产,让武夷茶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武夷山市市委书记林旭阳说,近年来,武夷茶出现价格虚高的现象,一方面给外省消费者留下“大红袍高攀不起”的印象,不利于市场开拓;另一方面给了外地假冒茶可乘之机,导致本地不少茶企的库存一年比一年多。 据了解,武夷山市的茶企每年都有销不掉的库存,大多茶企最希望的不是价格虚高,而是销量稳定,这样才利于安排生产计划。 优质平价茶评比给茶企设置了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SC)的门槛,以此引导小规模茶企进行规范化生产,更重视品牌建设。 活动组委会负责人认为,“500元以内有好茶”是政府和行业协会为武夷茶打造口碑、开展区域品牌建设的一个新举措,武夷山市数千家小茶厂都有机会借此打造自己的品牌,拓展新的业务和市场。 第 1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