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秋上苑批评家茶会”在北京上乘艺术空间成功举办-新闻-中国好茶网
评茶品茶 - 新闻 - “2019金秋上苑批评家茶会”在北京上乘艺术空间成功举办
“2019金秋上苑批评家茶会”在北京上乘艺术空间成功举办
 
新闻  加入时间:2019/11/11 22:12:25     点击:6474

申伟光先生(左)与水天中先生(右)

水天中:我跟申伟光认识实际上已经很长了,对他的艺术、对他的信仰,缺少细致深入的观察,缺少连续性的观察,所以今天听了在座的几位专家,尤其是老陈的发言,把申伟光近三十年来整个艺术与人生串起来了。光是听了他的发言,我就觉得今天是不虚此行,这也是一种缘分。佛法讲究缘分,能够在一起聚会,这得修行多少年才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深入了解一位有这样虔诚信仰的艺术家,这又是非常不容易的,经过了多少年的这样一个修炼缘分。

如果说在座的对佛教接触最早的恐怕首先是我,因为我父亲就是佛教徒,他是甘肃省佛教协会的发起人,他和王一亭是朋友,王一亭又促使他去信佛,他就真正完全进入佛教教义的这种研究,包括每天念经礼佛。对每一个宗教信仰者来说,他前面就有两种选择,这种选择有时候是很艰难的,包括在我们佛教史上,那时候有好多为了弘法牺牲了的,在西方宗教史上更多了,那简直是前赴后继。但是有些人就是选择这样,死归死,但是我的信仰不变。

所以我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度,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空气里面,有一份虔诚的宗教信仰是需要勇气的。这里面不仅是大智慧、大勇气,当然这里面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我觉又有另外一个难题,就是他的选择问题,他究竟是作为一个有宗教信仰的艺术家呢?还是作为一个有艺术爱好的一个教徒呢?所以我现在看了申伟光的画以后,今天特别是听陈孝信给我们介绍,你这几十年来的变化,我觉得到目前来说,你一步一步走的是非常非常好,但是我觉得你在下一步怎么样,是不是也走在一个分叉的路口,你究竟要怎么走,我想你自己肯定有过这样的想法,而我们仅仅是怀着一种期待,怀着一种不同的期望,在那里观察你,希望你这样,或者希望你那样。

王端廷:申伟光是一个有着个人独特艺术图式,或者有着独特符号的艺术家。他跟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很多流派有关系。比如说抽象艺术,比如说超现实主义艺术都有关系,但是都有差别。所以贾方舟老师说他画的作品是“超验艺术”,陈孝信老师叫“超验拟象艺术”,但是他的艺术现在至今为止我觉得还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定名。我觉得这个可能会随着时间,随着他的创作的推进,还有随着我们做批评的、做理论研究的一种思考,我相信会有一个名称的。

但是我觉得,相对于他这个作品的定名,他作品的内在价值更重要。即便是没有定名,我们仍然能看到他作品的一种内在的价值。申伟光在当代艺术界是比较独特的。

今天的艺术,不管是体制内的艺术,还是当代艺术,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是面向现实、面向社会。那么说申伟光的艺术是观念艺术,它也有观念性,所有艺术都有观念性。但是它跟观念艺术还是有不同的。他这种艺术在我看来,是一种去现实化。所以他的艺术跟他现在的所作所为,比如说他的艺术有一种去具象的一个倾向,那么他作为佛教徒,他的行为有一种超越现实,遁避红尘,所以他作为佛教徒的遁避红尘,和他的艺术中的这种超越现实,这之间还是有同构性的,所以它是统一的。

中国人自己并没有发明宗教,中国的宗教都是外来的,而且始终没有内化为中国人的一种生命意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宗教始终是缺失的。现在我们是一个物质不断丰富的一个时期,那么,物质的不断丰富,恰巧对照的是人的精神的一种贫乏,这就使得我们的艺术界更需要有申伟光这样的艺术家,岛子这样的艺术家!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些人堕落成这个样子,有时候真是叫做无语。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像申伟光这样的艺术,我们这个社会是需要的,而且越多越好!

游览北京水长城(左起:王端廷、水天中、徐虹、陈孝信、申思)

邓平祥:认识申伟光的艺术,我的感觉一个是要从精神学的维度,一个就是形态学的维度,可能就我来说能够把握得更加好一点。

首先谈精神学,这个精神的概念或者精神跟宗教的概念,因为精神学的直接结果或者一个对应物的结果就是宗教。我到欧洲、美国,包括菲律宾,给我一个非常大的感触,无一不是最后都信仰宗教,当然目前为止,我还不信教,但是我是真实意识到宗教的力量,巨大的力量。人需要有一个精神的通道,去通向灵魂、通向历史、通向自我精神的拯救,要有这个通道。所以从这个意义,我觉得申伟光的绘画,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通道,或者精神的出口。

所以我觉得申伟光的画,的确是他有了宗教以后,他的人、他的艺术都发生了很深刻的变化。并且,这个艺术精神,还有一个重大的功能就是反功利。刚才谈到形态学,我觉得申伟光在当代艺术的评价中间,为什么出现那种笔墨中心论,很多很多这种争论,我觉得如果你进入现当代,或者叫当代,这种形态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对于他的艺术,他多年来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先图式后语言。这是申伟光的艺术,他就找到了一种新图式,所以你看他的画总是感到很新奇。现在当代艺术跟传统艺术不一样,就是图式第一,语言第二。如果你没有搞懂这个问题,你就是确立不了自己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一定要找到一种图式,这就是当代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和评价的一个角度。

所以语言它是第二位的。如果谈到语言,它就有两点,一个它跟传统的关系,第二,自己的创造,所谓公立法则和私立法则。那么他的绘画语言我感觉,跟古典艺术的关系,跟水墨的关系,都是跟传统的关系,它不是个野孩子。因为你只要是人讲传承、讲学习,那么就有来历,你没有来历谁认你?实际上我们的创造不管多么大,来历、传承其实还是占到很大的比重,你不能拒绝传统。但是传统的东西你不转换也不行,那你进入不了当代,也进入不了现代。我觉得申伟光还是比较好的转换了,或者成为了个人的图式、个人的语言。所以从形态学的角度,他也是能够成立的,能够站住的。

当然,如果要谈到艺术的品质和境界的话,那么我觉得他还有很多空间可做、很, 多课题可做。但是我觉得按照他目前取得的这种成果,以及他这个个人的那种精神,他今天上午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就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修行的状态”。你看他在油画布上抄经,几千个字,就这么写,写两个月,不错一个字。这个东西绝对是修行的状态。申伟光他这么多年画这种图式,画这种语言,一直坚持!这就是修行的状态,坚持,他就成了!这个东西真是很重要的,我们如果总结艺术史总结很多个案的话,这都是一个主要的事。你没有这种修行状态,也没这种坚毅,你就成不了。所谓“成功”,就是在这个里面有大的发现、贡献和成果!

葛秀支:申伟光老师的作品和佛教有很大关系,他作品所用的颜色都和佛教用的颜色是一样的,七宝的颜色。砗磲、水晶,金、银、琉璃、珊瑚……基本上都是这种颜色,尤其是这幅画外面那个珊瑚色。

2015年我看了申老师在南艺美术馆的展览,受到了很大的一个震撼,信佛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刚才水老师也说了,佛教给人带来心理的解放,然后岛子老师也说是一种场域,好几位老师都是说通过修炼获得自己内心的一种解脱。我特别喜欢他早期的这些作品,有自己的风格。陈孝信老师在刚开始说的时候说申老师的作品难以定义,用“超验主义”、“ 抽象主义”、“表现主义”都可以。我觉得正如本雅明说的,每一个作品后面都有一个“灵韵”。“灵韵”到底是什么?就是作品后面发出的神秘的光芒。通过这些作品还有他的水墨书法还有油画,我自己的定义就是立体主义作品平面化。尤其是那些类似管状的元素。圆形的管子是立体的,申老师通过色彩的穿插,以平面化的形式表现,。这批作品大约完成与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一副欣欣向荣的样貌。我倒是认为申老师发现了一种工业化的机械美学,使用“管道”元素表现。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除了当代社会作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消费社会,没有发现什么价值,从他的这一类作品中,表现现实当下社会的这种美。申老师发现工业社会也有一种美,就像法国的机械立体主义画家费尔南·莱热。

申老师的作品难以用一种风格来定义,工业社会机械美的部分,他还是通过这样一些非具象的、非抽象的这些作品来表述他心灵的解脱、悲悯,超验。后来他闭关十年,出关后开始画出这样一些作品,使用佛家“七宝”颜色。唐卡颜色也是非常纯的。创作了一些花非花,雾非雾的这样的一种图式,完成自己心中的一种超脱,就是悲悯,找到自己解放心灵的路径。

杨卫:申伟光作为一个个体的案例,提供了我们阐释的空间跟维度,因为他不是一个平面的、单一的一个画家。他涉及到宗教,涉及到艺术,涉及到很多的领域。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我更关心的是另外一个东西。因为大家也知道我跟申伟光先生一起在圆明园生活过,难兄难弟吧。我觉得圆明园是85新潮的一个结尾,是个尾声。而且这个尾声是把85新潮的这种口号性的东西转换成一种生命体验。申伟光先生是作为一个佛家,他去圆明园之前他就信佛了,所以他带来了另外一个信息,但是圆明园的信息,不是他的信息,他去圆明园的时候已经是方力钧这些人已经成事了,也就是说方力钧这些人代表了圆明园的一个整体气场。但是,从社会的角度可能只看到了方力钧、岳敏君、杨少斌这五六个人。他们给外界造成的影响,好像圆明园的人都是那样,其实不然。

比方说,像申伟光,还有刘彦、丁方,其实都不一样。他们其实都很个体。那么,这在一个群体效应里面,我觉得遮蔽了很多个体,使得我们固化成一个概念,好像我们今天谈85新潮就是某某某,或者某个概念,或者谈圆明园也是某个概念,其实不然。最有意思的就是像申伟光这些人,极端的个体,它还不是个体,它已经是极端的个体,他打开了另外一个维度,也就是他进入到了宗教。

今天中国的艺术,当代艺术这个维度,我觉得完全已经打开了。那么在这个里面呢,刚才已经说了,就申伟光先生的这个空间我觉得目前看来也是罕见的,就是在圆明园这个群体里面,他还是罕见的。因为他是个体的一个极端化的,一个带有某种隧道性的,好像他在一个管道里面,自己在往前,跟社会毫无关系。正如他闭关10年一样,跟外界、跟这个艺术市场的变化并无关系。

我觉得刚才看完他的油画、水墨、书法三种作品之后,有两个东西他本身是可以统一的。如果说书法、水墨跟他的修炼是完全可以统一的,但是油画,就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个东西,我觉得跟他的修行关系不是很大,反而这个东西是他面向外面的一层,也就是说,这批作品里面有很强的当代艺术的因素,比如它的色彩,它的那种平面构成,它的这样一种关系,它还是有很强的当代艺术的意味,感觉跟他的修行关联没有那么大。但是他书法有,他的书法包括水墨跟他的修行是有直接的关联。所以这个里边,就很有意思,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修行者,他能不能进入当代艺术。如果有。那么可能申伟光是作为一个特殊的例子走出了这第一步。

第  1  2  3  4  5 
上一条:中国名茶润思祁红品鉴会
下一条:中茶蕻子茶,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没有相关信息


精彩图文

最新新闻推荐
经典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