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茶区广大人民群众,为适应茶叶生产的发展和摆脱繁重的手工制茶劳动,也开始土法上马,创制以人力、畜力、水力、机电为动力,适合各类茶叶加工使用的机器,诸如铁木结构,甚至部分结构采用水泥、石头等材料的红、绿茶加工机具。到了1957年,在浙江、安徽等主要产茶省,先后出现了如余杭县联增和红旗农业合作社等用以水力为动力、铁木结构的杀青、揉捻、解块、炒干等机具装备的比较完整的半机械化茶叶初制厂。
1958年,浙江省组成了由浙江省特产公司、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的绿茶初制机械试验组,总结茶区群众经验,正式系统设计试制了铁木结构的双锅杀青机、双动揉捻机、解块分筛机、瓶式炒干机和锅式炒干机等5种绿茶机械,定名为浙江58型绿茶初制机械,1960年正式定型生产,并在各省绿茶产区推广,为我国绿茶初制从半机械化向机械化过渡,奠定了基础。
同时,湖北省也组成了红茶初制机器试制小组,设计试制包括竹、木、铁结构的恩施58型萎凋机、双动揉捻机、解块分筛机和“万能”干燥机等组成的红茶初制机械。安徽、湖南和云南等省也相继试制了祁门午燥萎凋两用机、安化烘茶箱、凤庆土烘房等简易烘干设备。当时在部分红茶地区推广,推动了红茶生产的发展。
1964年,我国援建几内亚玛桑达茶厂。为保证援建任务的完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杭州市机械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参加,组成援外茶机设计试制试验小组,杭州市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茶机专业生产厂—杭州农机厂,70年代改名为杭州茶叶机械总厂,共同设计、试制和生产出国茶机,经过两年多努力,研制完成了包括红、绿茶初、精制在内,由24种机器组成的茶叶加工成套设备。其中包括绿茶初制机械6种,即CAG84型双锅杀青机, CAT50型转筒式杀青机、CR55型揉捻机,CJ62型解块分筛机、CC84型往复式炒干机, CCT80型圆筒式炒干机;红茶初制械7种,即CWC15型萎凋槽、CRT90型盘式揉条机、CR90型盘式揉切机、CR65型盘式揉切机、CR55型盘式揉切机、MOO型解块分筛机、CH513型烘干机;精制机械11种,即CSY66型平面圆筛机、CSP67型抖筛机、CGJ65型阶梯拣梗机、CXX40型圆片切茶机、CCF84型复炒机、CW910型匀堆装箱机,CQL80型风力选别机、CSP28型切抖联合机、CXX50型螺旋切茶机,CXX61型齿辊切茶机、CF80型滚筒车色机。这是我国由国家首次正式鉴定的茶叶加工成套机械,使我国茶机真正配套和达到较高级阶段,它不仅先后成套或部分销往几内亚、马里、斯里兰卡和摩洛哥等国,而且在国内普遍推广应用,直至现在,多数机种和机型仍为国内茶叶生产所普遍应用。
50年代末期,浙江省开始进行珠茶炒干机的研制1968年研制成功,使珠茶的几道炒制工序,全部由一种机器完成,实现了珠茶炒制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制茶品质优于手工,1984年获得国家发明奖.近年来,福建省还完成了乌龙茶做青和包揉等设备的研制,安徽省也研制成功瓜片茶的加工机具,促进了特种茶生产的发展。
第 1 2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