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机械主要是指茶园作业机械和茶叶加工机械,是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生产工具。中国有句古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茶业机械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一)茶叶机械的发展
应用机器制茶,我国最早,远在公元200-264年(三国时代),制茶饼(团茶)的碾碎工具就已开始应用。公元618-907年(唐朝),茶叶已成为普遍饮料,制茶技术和工具也随之发展,公元780年陆羽所写的《茶经》除详细记载了饼茶的制造工序,还系统介绍了19种饼茶的采制工具。到了宋代,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已应用水转磨研磨饼茶,《宋史·食货志》说:“元丰(公元1078-1085年)中,宋用臣都提举汁河堤岸,创奏修置水磨,凡在京茶户擅磨末茶者有禁。”又说:“元丰中修置水磨,止于在京及开封府界诸县,未始行于外路。及绍圣(公元1094一1098年)复置,其后遂于京西郑滑州(今河南滑县)、颖昌州、河北擅州(今河北淮阳县南)皆行之,岁收二十六万余络。四年(公元1097年),于长葛等处,京索(今荣阳县)、得水河增修磨二百六十余所。”到了元代,制茶机具的水转磨,规模更大,元王祯《农书》(公元1315年)载有:“水转连磨……须用急流大水,以凑水轮。其轮高阔,轮轴围至合抱,长则权宜,中列三轮,各打大磨一盘磨之……此磨既转,其齿复旁打带齿二磨,则三轮之力,互拨九磨。其轴首一轮,既上打磨齿,复下打碓轴,可兼数碓……常到江南等处,见此制度,俱系茶磨。所兼碓具,用捣茶叶,然后上磨。”这里所称的水转磨,类似于现在的水力揉捻机,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制茶机具,其机构完善,可互拨九磨,兼捣谁功能,元代已从河南推广到江西等茶区。
清代,有些地方引进少量现代设备制茶,像羊楼峒压造帽盖茶已改用半人力螺旋压力机,汉口砖茶厂也使用蒸汽压力机压造青砖茶.到了本世纪40年代,少数茶场(厂)和茶叶试验单位开始从国外零星引进一些机器用于制茶。1945年以后,杭州成立之江机械制茶厂,开始应用我国台湾生产的抖筛机、细胞式切茶机,并开始仿造和研制各种精制机具,开展了机械化制茶。1946年上海祥泰铁工厂生产了平面圆筛机,全国各地茶厂也开始自行制造圆筛机、抖筛机、切茶机、风选机等。但是,总起来说,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经济、技术落后,制茶机具的生产和使用水平很低,整个茶叶生产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状态。
50年代初期,成立不久的中国茶叶公司,为适应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利用机械,提高制茶生产能力,降低成本,以产定销,促进我国茶叶生产和贸易的恢复和发展的设想。并采取“压资订机”的办法,即由国家拨给一定的资金,有计划地安排上海、杭州、无锡、济南等地的机械厂,以仿制为主,加工了包括揉捻机、解块分筛机、圆筛机、抖筛机、切茶机、拣梗机、风力选别机、滚筒机、炒茶机和自动烘干机在内的一大批初、精制茶叶机械,共2356台,动力200多台.并使用这批机具,在华东和中南等重点产茶区筹备兴建了一批新颖的初、精制机械茶厂,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我国现代化机械茶厂的建立和茶叶机械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 1 2 3 页 |